第四十章 洛阳·细雨楼·骑马丫头(求月票、求收藏)(1 / 2)
离了汝州,宋青书轻装简行,沿着古道一路北行,翻过秦岭山脉,到了华山脚下。
据他一路探查所得情报,明教自昆仑大本营撤离后,散落在北方各地,张无忌以教主名义罗网教众,收服关中起义军、反元之势汹涌而起,连克关陕数州。
华山,就在反元势力控制范围内。
鲜于通为求自保,以险峻地势谨守山门,门中弟子除非必要闭门不出,堂堂正道大派不能诛元反正,亦不能剿除魔教妖人,声望大跌。
宋青书曾只身登上华山,与鲜于通有过短暂会面。
鲜于通言语甚恭,却对加入反元之事含糊其辞,宋青书自觉这华山在鲜于通的控制下难免成了谨小慎微的门派,焉能担当除元诛魔重任?
心中大是失望,转身下山后,便在江湖上透露消息,华山派缩头乌龟的事迹不胫而走,惹来明教教徒一阵讥笑。
宋青书本意先上终南活死人墓,寻那黄衫女,邀其共练玉女心经。
可长江以北战事糜烂,明教率领的起义军与元人主力发生数次大战,张无忌在起义军中呼声极高。
这顿时让宋青书心生警惕之感。
张无忌如此苦心孤诣反元,不外乎借势提高实力,届时将怒火撒到峨嵋派和他的身上,形成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可是极为不妙。
峨嵋派在少室山一役阴了魔教,致使其损失惨重,魔教教众焉能不怀恨在心?
他多次设计陷害张无忌,亲手斩杀金毛狮王谢逊,一切针对魔教的计策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张无忌岂会看不出来?
事到如今,双方已是积怨极深,难以化解,唯有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为结局。
目前,北方有汝阳王率领的元朝主力大军抵挡起义军攻势,起义军战斗不足,军备缺乏,吃了几个败仗,暂时退避至陕西洛阳一带。
宋青书骑着健马,风尘仆仆朝洛阳奔去。
官道上四处是无家可归的饥民,许多吃了败仗的起义军丢盔弃甲,躲在流民中妄想蒙混过洛阳城的守军,去城里讨口吃的。
宋青书眯眼看去,路上随手解决几个欺男霸女的**,丢下些许银两接济受难的饥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乱世一起,平民百姓无立锥之地,甚至被起义军裹挟造反,若是起义军顺利还好,若是不顺利,死于元军刀下成了孤魂野鬼,其状凄惨。
元末起义军起初素质并不高,邪教裹挟饥民,宛如滚雪球般壮大声势,往往是数十万之众冲撞城池乡镇,杀官放粮,间有不法者劫虐无辜百姓。
明教这等邪教聚集起来的势力,在军容整肃的正规元军剿除下,能保持住核心骨干不散就算好了。
盖因为明末起义军都是打一处换一处,流民被元军冲散了,那就另找一处地方故技重施,很快就能罗网数万反元义士。
这朝廷都烂的不成样子,官员尸位素餐,敛财甚厉,连皇帝也是日日笙歌,哪里管得着皇城外边的平民的死活?
中枢朝廷的不作为,再加上地方官府的糜烂腐败,这便是各地反元之势弹压不下的原因,长此以往,各地相连,以点及线及面,才是元朝烈火烹油、火上着锦的时刻。
宋青书却是不能看着明教势力愈大,与其坐视旁观,不如将其打散重组,整合成独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今明教各自为政,张无忌居中调停,正是下手之际。
……
洛阳城中——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城中繁华犹在眼前,处处雕楼画栋、笙歌阵阵,汉家这六朝古都仍旧沉浸在它曾经的辉煌中。
宋青书骑马至东街,寻了一个卖油饼的老丈,打探那细雨楼的地址。
“细雨楼?”
老丈绕着围布,拨弄着油锅里椒香的油饼,低语了一句,接着摆了一下头。
“老丈我在洛阳卖了几十年油饼,却从未听说过有这一楼,翠香居,白玉京,怡红院倒是听过不少。”
宋青书目光微怔,看了一眼老丈,拱手谢过。
老丈口中所述,乃是三处青楼,岂不料那老丈以为他在打听青楼去处,让他好一阵羞恼。
我宋青书堂堂正正的武林高手,岂是这等人?
转身又去问了几处,却是一无所获,宋青书手拿着一封信笺,心中大是苦恼。
临走时,丁敏君给他这封信笺,若是想要打听消息,便去寻那细雨楼,这封信笺内容,料必是以峨眉派为名头,希望那细雨楼行个方便。
这细雨楼在江湖上名声不显,但在各门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因它专司探听消息,售卖情报,专门做一些暗地里的事情。
宋青书便有了收服这细雨楼,专门为自己哨听情报的想法。
不料出师不利,连人家的据点都没有丝毫着落。
却在这时,一个身姿卓然的女子,按着腰间宝剑寻了过来。
“听说你在寻找细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