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属于刘大学的一天(1 / 2)
2年6月18日。
父亲节。
宜出行、开业。
橙底白字的《学成文具》,挂上店铺上方。
下面一行小字:文具、书籍、玩具、办公用品。
文具店门前。
单眼皮,高鼻梁,清瘦的刘大学,穿了一件崭新的“富绅”衬衫。
握手送别前来道贺的房东。
家银,迎面而来。
“开业大吉。”
“我来打下手。”
“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我是来买文具的。”
今天文具店开业,没通知认识的朋友。
富在深山,穷在闹市。
根基尚浅,以后有机会。
“哈哈哈,以后你的文具大舅包圆了,什么买不买的。”
门口,摆放了开业的牌匾和花篮。
没放礼炮,刘大学点了一挂1响。
“价目表和零钱都换好了。
你说的那种网吧的结账机器,也在联系。”
“慢慢来,不着急。”
一家人让出过道,走进文具店里。
路上行人匆匆而过。
有人好奇的驻足观看,也有进来四处打量。
鹅城刚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口号不久。
如今,正跟随鹏城和莞城的脚步。
追求着高gdp。
主打珠三角轻工、宜居城市的目标,正在进行。
十年后小成。
中午前,文具店有了第一笔收入。
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保安过来。
买了一盒粉笔。
租走一套《寻秦记》。
这套书籍,是否得到过正式授权。
或是因为盗版泛滥,质量良莠不齐,出了新版。
常晓浩不得而知。
刘大学的进货渠道,是个秘密。
“家银,下午,我们在店里多转悠一阵子。”
此时,店里没外人,常晓浩挥舞双手。
“要营造出一种,学海无涯的氛围来。
这样,才能快速引起顾客的兴趣。”
“书托?”
晓蕊不知道是从哪听来的。
还是她自己刚发明出的新词。
“差不多这意思。”
生意嘛,营销模式多样化。
另类吆喝,有用就成。
“那该怎么做呀?就这样转,都转迷糊了。”
常晓浩按住原地转圈的小脑瓜,小声说道:
“我和老妈先到外面走一圈,你和老爸呆在里面。
最好是停下来看一会,再去柜台询问‘老板’。
这种笔啊,书啊的多少钱,能不能便宜点。
等我和老妈进来,你们拿着‘买’的东西出去。
然后重新组队,休息1个小时,同样的方法继续。”
刘大学照着常晓浩后脑勺,轻轻的来了一下。
文具店是用货源的质量、信用、服务态度来决定盈利。
外甥的做法太取巧,有投机之嫌。
不是长久之计。
“今天开业,先用这个法子试试,以后可不准这样了。”
常妈看儿子在那夸张的摸脑袋,很是不解。
“你爸以前进关里,也做过小买卖,咋没这些弯弯绕?”
咋没有,没说罢了。
常振华站在旁边,不置可否。
“好吧,今天先这样,明天正常营业。”
下午的生意,比上午好很多。
卖出几单。
新开业的文具店,算是刚刚及格。
“忙了大半天,都没功夫休息会。
你们先回去吧,我晚点盘点完再收工。”
刘大学走出门外,解开衬衫扣子,挽起袖子。
“大哥,不要在店里抽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