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校园里的最后一天(1 / 2)
几天之后,西工大。
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底,陈念也终于迎来了毕业的时刻。
就在前一天,他才刚刚选定了最终的常驻地,成都。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他也是结合了上级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意愿。
备选方案本来有三个,一个是帝都,一个是深圳,一个是成都。
帝都不用说,中心城市,安保力量最强、科研力量也最强,但问题在于,这地方太显眼了。
如果后续再有特殊的操作,这里很可能成为境外势力调查的重点,对最大程度保护陈念的安全不利。
所以,上级的建议就是,不要选择帝都。
那深圳呢?
陈念知道后续深圳的发展将会极为迅速,但问题是,这里的科技主要集中在民用、互联网领域,实体技术富集并不占据优势。
至于成都?
虽然在上一世,这里曾经因为美领馆问题备受争议,但无论怎么说,这里都是华夏的飞行器摇篮之一。
聚集在这里的研究众多研究人员,让日后陈念研发近未来飞行器的计划能够更顺利地实施,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裂变效应,帮助陈念拿到更多源点,解锁更多科技。
所以,综合考虑下,成都成了最好的选择。
收拾好东西之后,陈念找到了李想。
作为星火小组的情报组成员,他同样属于平台支撑部门的一份子,所以跟着陈念跑是必然的。
对此他也没有任何抱怨,反而有些兴奋。
毕竟,他大学读了四年,就单身了四年。
早就听说成都那边的女孩子个个既水灵又温柔,已经迫不及待要去领教领教了。
“怎么样,东西收拾好了吗?”
陈念站在李想的门口,扶着门槛问道。
李想闻声抬头看了他一眼,回答道:
“没啥好收拾的,就带几件换洗衣服。装备走密送通道先运过去了,大部分用不着的文件也都销毁了。”
“现在就等着毕业典礼办完,就可以动身去成都了。”
陈念点了点头,开口道:
“我也差不多,没什么东西”
“不过想想那么快就要走了,心里倒是还有点舍不得的。”
“那肯定。”
李想笑了笑,突然又不怀好意地说道:
“你去成都了,估计乔麦会更舍不得。”
“你可别扯犊子了,她纯纯智性恋罢了,喜欢的不是我,是我的脑子。”
“这么说过分了啊,好歹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
陈念没忍住翻了个白眼,但到底没有再说话。
实际上,李想说的情况,他作为当事人不可能不知道。
但既然对方都那么有分寸,自己其实更没什么好纠结的。
人生就是这样,天涯何处不相逢,也许现在分离了,以后还有再见的时候。
“话说回来,她如果留校的话,应该会跟王建成走得更近吧?毕竟他们俩还有合作。”
“可拉倒吧!”
这回轮到李想翻白眼了。
“他俩有多不对付你是一点都看不出来吗?如果不是看在伱的面子上,他们俩估计连话都说不上。”
“有那么夸张?”
陈念惊讶地问道。
“你是真有点迟钝。”
“乔麦看不上王建成,王建成也看不上乔麦。”
“乔麦觉得王建成的项目太飘,不务实。王建成觉得乔麦只会高基础技术,没一点创新。”
“总之,他们两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这种矛盾甚至都不是理念之争,纯纯就是三观不一致。”
“那是挺离谱的。”
陈念无语地回答道。
他确实没怎么关注过两人的状态,毕竟每次见到他们俩的时候,他们双方的交流都还算哎?
不对。
好像每次自己看到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火药味确实都挺浓的
想到这里,陈念也不由得觉得好笑。
“你这么一说也挺奇怪的,王建成一个小地方出来的孩子,想法天马行空。”
“乔麦,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反而更保守。”
“这是什么道理?”
“谁知道呢?初生牛犊不怕虎吧。王建成在大学以前生活的环境都比较单纯,可以说,他看待这个世界,大部分时候都是带着滤镜的。”
“所以,一些很难的事情,在他眼里很简单。”
“也真亏了他本来就是个天才,要不然,他这样的人,会吃很多很多的苦的”
听到这里,陈念突然沉默下来。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他确实想到了很多。
是的,从根本上来看,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孩子,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密度、信息真实度,其实都是不同的。
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后,会彻底把农村和城市割裂开来。
在上一世,发达的网络算是填补了一部分差距,但同时,大数据又把情况引入了另一个极端。
为什么农村地区会出现大量的精神小伙、鬼火少年?
说到底,还是信息差的问题。
他们的眼前也被戴上了滤镜,并且还是“不那么好”的那种滤镜。
相比起王建成,他们更加不幸。
注意到陈念的表情,李想奇怪地问道:
“怎么了?想到啥了?”
陈念摇了摇头,回答道:
“想到了很远的东西,有关信息权、受教育权的问题。”
“那确实很远我大概能猜到你在想什么。”
“不过,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你担心的问题,在现有的信息模型下,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哪怕以后网络继续发展下去,接入互联网成了所有人最基础的权利,信息差仍然不可能消除。”
“因为,人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筛选自己偏好的信息——这就是茧房。”
“而基础和起点较差的那些人,一辈子都会被困在不好的茧房里。”
“先要解决这个问题,信息模型必须被彻底打破-——也就是说,必须用技术,推翻现代传播学的所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