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养和育,有区别;亲密关系聊出来(1 / 1)
养育孩子,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天下没有相同的孩子,也没有相同的父母,所以,此人之经验,也许正是彼人之教训。
同事的孩子一岁多时,老是伸手打奶奶,问我怎么办。我说:“我儿子第一次伸手打奶奶,我立刻伸手打他,比他下手更狠,并严厉警告他。这样的事,再没出现第二次。”
同事反对:“这样不行,以暴制暴,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容易留下心理阴影。”
她的做法是,每当孩子要打奶奶,她就抓紧他的手,不让打。不知道她的方法是否奏效。但当老二出现类似状况,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
即便如此,我认为仍有必要把各自的经验教训摆出来,互相借鉴。
养育包括两部分:一是养,主要是满足其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二是育,主要是重品质、个性、爱好的养成。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但其比例不固定,随着孩子的成长,育的比例提高,养的比例降低。
初生婴儿,最重要的是养,要以无比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其健康成长。渐渐长大,个性显露,育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在养的方面,只要保证其吃饱穿暖即可,过多的关心实无必要。
有的养孩子很累,有的看上去却相当轻松。累是因为:孩子大了,父母却仍然像照顾婴儿一样无微不至。假如,保证一个孩子基本的衣食要求,每天需要花费两小时,那么花费四小时、六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孩子不会因此更健康或更快乐,父母也不会因此增加幸福感或满足感。这多花的时间,其实就是浪费。但是,花在教育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得到的回报却往往越多。多大程度上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就会得到多大程度的快乐。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为孩子的教育付出太多心血,结果却适得其反。比如,有一对父母,非常爱孩子,爱到不能爱,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每次放学接孩子,爸爸第一句话就是:“宝贝儿,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宝贝儿”果然受欺负了,父母马上出场,找老师,找欺负“宝贝儿”的孩子,找孩子的父母……一次次下来,“宝贝儿”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只能说,这不是教育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儿子又犯了瘾,非要在我们房间睡。一张床容不下三个人,他要过来,爸爸就得过去。
他一个劲求我,好话说尽,我不让步,耐心劝他自己睡。
求我没用,转而央求爸爸,爸爸说:“你还是问妈妈吧。”这表示他已心软,听凭我的决定。
我看看已浪费了那么多口舌,而他一脸可怜巴巴,也有点不忍。问他为什么非要在这边睡,他说:“这边才有‘家’的感觉,那边是‘流浪’的感觉。”
把我们都逗乐了,我让步:“在这边睡可以,但是晚上手脚都不能碰我,不然取消今后所有机会。”他信誓旦旦,保证睡在最边上,宁可掉地上,也绝不碰到我。
果然,他够老实,在床边缩成一团,一晚上都没见他动动。早晨醒来,他说:“好累啊。我两条腿一直是并着的,都不敢往你那边伸一下。”即便如此,他仍然一脸幸福,甜言蜜语向我撒娇。
“你现在对妈妈这么好,还撒娇,将来不会娶了媳妇忘了娘吧?”
“不会的,我会给你养老金的。”
“如果你老婆不让给怎么办?”
“那我就偷偷给,用我的私房钱。”
“如果她管得很严,私房钱也没有呢?”
“那我就假装出差到外面给你。放心,我不会和她吵架,吵架心情很不好的。”
“那你干嘛不找一个善良的,和你一样对父母好的呢?”
“对啊,我要找一个善良的,美或丑不重要。”
后来还聊到试管婴儿、午托、今天的计划,等等。天马行空,乱说一气。直到快八点钟,在我的催促下才起床。我做早餐,他打扫兔子,叠被子。平凡的一天,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