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英才入瓮(2 / 2)
同时,大明皇家科学院还将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该奖被命名为大明科学奖,每年评议一次,由科学院理事会提名,所有院士共同投票选出获奖者。
这些消息让牛顿、布莱尼茨等人非常振奋,在他们看来,成为科学院院士等于为研究铺平了道路。
以后再也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可以把时间都用来研究。如果每隔几年再拿上一个大明科学奖,那就更加完美了。
所以,在之后的悬赏评议会上,牛顿和布莱尼茨都很卖力介绍他们的悬赏答案和证明思路,获得台下阵阵掌声。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牛顿和布莱尼茨各自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然底数e的特性,一时难分高下。最后,朱由榔私人再掏出五百英镑,同时奖励了他们。
会议的第二个议程是揭晓一个有趣的新装置。
大明皇家科学院的首任院长是宋应星,他用一个小车将新装置带到会场,并亲自演示用法。
装置主体是两块磁石和中间的一坨铜线圈,当宋应星转动中间的线圈时,延伸出来的两根铜丝之间火花闪闪,发出“呲呲、呲呲”的声音。
“这是电!”
学者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再次引起一片轰动。
电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大家并不陌生。比如天上打雷、用毛皮摩擦琥珀,或者河里一些怪鱼,都有可能产生放电现象。
不过那些现象要么可遇不可求,要么不能稳定产生电流。像这样转动铜线圈即可发电的装置他们从来没见过。
一个学者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铜线中真的有电吗?”
宋应星听完翻译,点头答道:“这个装置叫手摇发电机,确实可以持续产生电。不过,我们还不太清楚电是什么,为什么转动线圈就能发电,也不知道发出的电有什么用。如果大家感兴趣,大家可以加入科学院一起研究。”
……
这次科学会议在如痴如醉中结束,一天之内,欧罗巴年轻学者们接触到太多新东西。
金额巨大的科学基金会,最新的数学发现,筹建中的白云山天文台,还有被称为手摇发电机的新装置……很多人都觉得就算评不上第一批候选院士,这趟来大明也值了。
年轻的牛顿、布莱尼茨和大部分与会者一样,向科学院提交了入会申请。他们在会议中展现出高超的数学技巧,自然获准成为第一批候选院士。
不久后,第一批候选院士拿到一份长长的清单,上面列举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大明太医院急需一台高倍数的显微镜,用来观察传说中的鼠疫病菌;广州马车厂希望有学者研究弹簧的特性,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好的弹簧;骆希德-马丁公司希望找到威力更强的火药配方……
清单中,很多项目都附有赞助经费的厂商和专利条款。如果哪位学者有了新发明,将和赞助商共同分享专利权,可以持续获得不菲的专利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