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阴债起(1 / 2)
“你说的可是真的?”梁涛看着自己儿子问道。
“就在李诗涵的晚宴上,我在君梦城的身上感受到了与那位赊刀人一样的气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初我梁、陈两家都不信这赊刀人的话,可现在陈家一夜之间鸡犬不留,咱梁家借的阴债看来也躲不过了。”
说着梁涛陷入了回忆。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梁涛来自一个江陵渔村,他们家世代都是捕鱼为业的。哦同村的还有一个余家。
两家向来是竞争关系,倒不是你死我活的那种,而是那种互相进取的关系。比比谁的鱼多,比比谁家技术好。
那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很纯朴,劳有所获每个人都在为了活下去而努力着。
梁涛若没有经历那件事的话,估计这辈子就在这偏远的渔村度过一生,又或者像余不悔一样,开着船去嘉江闯一闯。
那件事的开端发生于偶然的一天,那天出船收获并不多,输给了余风(余不悔的爹,心情不大好。
于是自己一人出船去了,出船几分钟,周遭的景物发生了些许的变化,在江岸两边的桃树开的非常茂盛,而且是清一水的桃花林,里面没有其他种类的树。
梁涛感到非常的奇怪,便把船靠了过去,新奇的看着这桃花林,不一会在这个桃花林的尽头发现了一个窄窄的水道。
这个水道仅能支持梁涛的小渔船通过,顺着水道慢慢的驾驶着小船来到了一个山洞,船已经贴着两边的山石向着前方慢慢驶去。
好一会,窄窄的水道慢慢的变宽而前方也有一点点的光亮。
慢慢的船自己越来越快的往前方的光亮划了过去,不一会前方豁然开朗。
这里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村子,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里面的道路交错,小桥,流水,人家。
里面的人看到梁涛的到来,都是非常的差异。
梁涛在一个汉子的引导下停好船,走到了村子的中央。
这里似乎在庆祝某种节日,烹羊宰牛,广场也早早的挂上了一排排红灯笼,猪羊牛的头系上红色的绸带,被放在了中央的盖着红布的桌台上。
猪头摆正中,羊牛头摆两边,猪头后面有一个香炉,里面插着三只三指粗的香,香炉两边是两个烛台,烛台之上是两个硕大的红烛。
旁边的汉子牛二对梁涛说:“今天是村长大寿的日子,你来得正是时候。到时候多喝几杯,放开了吃,我先去帮忙了。”
梁海很是震惊,因为这个年代吃口猪肉都是一种奢侈。像这种备菜都需要十几二十人的大户人家,在梁涛村子附近,梁涛不可能不知道。
梁涛的到来,许许多多的人都非常的诧异,但只是看了一眼便又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不一会一个二十来岁,丫鬟装扮的女子走了出来,对着梁涛说到:“公子,我们村长有请。”
梁涛闻言指了指自己,然后跟了进去。
屋内还是以前那种江南老房子的摆式,正堂有一张横着的桌子两边是主人的坐的椅子,两旁竖着桌子有四个客座。
梁海被领着在左边坐下,侍女沏了一壶茶放在了桌上然后退到一边。
“年轻人作何称呼啊?”
说话的是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老人,胸前用烫金色写了一个寿字。
虽说是一个年迈的人,但是那双眼睛却没有任何的混浊之感,而是清澈锐利。
梁海只觉得自己被老人望着有些压抑,但还是礼貌的对着老者说:“我叫梁涛。来自梁家村”
“哦?”老人听着便示意周围的人先退去。等所有人都出去,屋子里就剩村长和梁涛的时候,村长才小心翼翼的问道:
“现在外面可还有战乱?”
“现在已经是和平的年代了,战争已经已经过去一两年。”
“最后可是明一统了天下。”
“啥?明?”梁涛更加疑惑了。
村长望着梁涛的反应,又追着问了一句:“那可是满族统一了天下?”
梁涛鬼使神差的说了一句:“大清早亡国了。”
村长沉默好一会便不再问了,只是对梁涛说:“待会儿参加过寿宴便离去吧。你先出去我一人待一会。”
梁涛见状也不在多说,走了出去。
不多会寿宴便开始了,刚刚见过面的村长缓缓登上了几台,嘴中念念有词在说些什么。
下面的村民,也是恭恭敬敬的俯首有序的现在台下。梁涛见状也跟着坐着。
持续了好一会终于开始了寿宴,对梁涛来说这满桌子牛羊猪肉,即使他们村里面过年的都没有吃这么好过,自然是大快朵颐了起来。
村名也对这个外来人充满兴趣,纷纷过来敬酒,问了一些外面的世界情况,不禁啧啧称奇。
酒过三巡,梁涛已经醉了,瘫坐在桌上沉沉的睡去。
睡着之后迷迷糊糊的听见有人在他耳边说了什么。
“你想不想发财?”
“发财?发什么财?”
“荣华富贵,富足一方,至少万人之上。你只要给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