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破城血战(1 / 2)
员渠城门楼上的弓弩手就位,城下拽扯城门的周国卫士迅速将手中的绞绳踩压脚下,他们取出背负在身后的皮盾,以单手支撑挡在头顶。百箭齐发如箭雨般散落如钉矢落在皮盾上,上百周国卫士纹丝不动,另一只手继续使劲拽扯绞绳拉动城门吊桥。
员渠城门是一栋以铜铁为框架用实木打造的起落式吊门,合起为城门,放下为吊桥,由当年被立为阿耆尼王的高昌王子麴亘在修葺员渠城时特意督造的防御城关,设计之巧妙历经百年依然结实耐用。现下被周军上百人合力扯拽,突然发出“嘣”一声巨响,宽大的城门重重地拍打在桥墩上,护城河面也随之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城门连通,周军立即涌入城内,迎接他们的是一阵箭雨,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周军人手一张厚实的盾皮,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阿耆尼人的箭雨便只剩下零零散散的雨点。李嵘晓得这是阿耆尼人的箭矢用完了,立刻传令陌刀手上前,果见放下弓弩的阿耆尼士卒迅速拔出拳刀向城门围来。
陌刀,通熟一点的说是长柄大刀,也叫断马剑,通长一丈,刀身约占三分有一,中间厚实,双刃锋利,在陌刀手的挥舞下犹如切肉刀一般便将敌军连人带马地肢解成肉块。周军的陌刀手曾让雄霸一时的突厥骑兵闻风丧胆,虽然这回的骑兵里只有一百陌刀手,可往员渠城里一堵,顿时一阵腥风血雨。看得后头的阿耆尼士卒胆颤心寒,越发不敢上前对敌。他们的身后响起了一个嘶哑却洪亮的声音。
“你们瞧瞧控制台上那些周国谍者的尸首,都成肉泥了。以周国人的性子,杀他们一人便要杀回十人报仇,一旦你们失守员渠,周人极有可能屠城。你们逃过了今天,逃不过明日。同样一死,何不拼上一回,保不准还有一线生机。”
阿耆尼大将忽路坚的这番话让原本士气低落的阿耆尼士卒砸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们无所畏惧地直扑上前,倒让开路的周军陌刀手折损了好几人。
在王宫寝殿高床上酣睡的阿耆尼王龙突骑支被员渠城门的落地重击声给惊醒了。他以为自己在梦魇里,耳边响起了兵刃交接的厮杀声。如此真实,不像是错觉!老突骑支的心里慌得要紧,究竟发生了何事?他瞬间从床上蹦起,让殿里伺候的仆役把宫廷守将给喊来。话还没有吩咐下去,宫廷守将达必多在殿外求见,神色匆匆步履沉重,突骑支的心直往下坠。
“启奏王上,周周军攻进员渠城里了。”
老突骑支的心慌得不行,但他一个转身又镇定下来,连忙吩咐道:“让忽路兼马上带领所有的士卒退回王宫。”
达必多的神色明灭不定,退守王宫无异于等死,王上这是打算坚守到最后殉国?
正在城门指挥守军阻挡周军的阿耆尼大将忽路兼接到了撤兵的命令,心下正是惊疑不定,一会儿担心这边撤出那边周人便大举扑来,一会儿又担心阿耆尼王在王廷的安危。他左右为难,前思后想,最后只得狠了心肠让身为副将的儿子领着大队的士卒退守王宫,自己则领着小队的士卒殿后。
突如其来的军令变动让刚刚还与周军狠命厮杀得不相上下的阿耆尼士卒顿时漏气萎靡,周军的陌刀手见状随之紧咬着撤退的阿耆尼士卒不放。通往王廷的员渠城主干道霎时间变成了一条血水漫街的尸山肉道。随着一名接一名士卒的倒下,殿后的忽路兼也不得不挥动起拳刀与近身的周军厮杀搏斗,但这少数的阿耆尼士卒又如何与数倍于他们的周国士卫对峙?不到半盏茶的功夫,殿后的阿耆尼士卒只剩下一头银发的忽路兼在做最后的坚守抵抗。
忽路兼也是个拳刀好手,虽然上了年纪,手中的拳刀却舞得让四方的人马无法逮到一丝突破的缝隙。陌刀手唯有不断地消耗他的体力,趁着他的力气稍有不逮,数把陌刀齐齐刺向他的身体,阿耆尼国的一代猛将就此陨落以身殉国。
其中一名陌刀手想要上前割下忽路兼的人头,被陌刀营的校尉给止住:“这个老头也算是一名猛将,便留他个全尸吧。”周礼讲究全尸下葬入土为安,少了身上哪一处,下辈子投胎便缺失那一处。对待自己人行周礼,对待敌人特别是敌军的将领,最好割下他的头颅以立军威,也好祭奠死去的同袍,但忽路兼的刀法和他身为将领却殿后的坚守行为让这位陌刀校尉的心里生出了敬意。
随着中军进城的李嵘与许彦也听到了陌刀营校尉的这番话,两人不禁对视一眼,他们没有亲见忽路兼的所为,并没有太大的感触。看到城里满地的尸骸残肢,李嵘下令全军出动攻取阿耆尼王宫,军中任何人不得骚扰城中的百姓。
阿耆尼王宫位于员渠城城央,整个王宫以河中大石掺和草灰稀泥修建而成,既坚实又防水,很是适宜员渠城的湿润气候。但若使用强攻,这座精致的王宫便会像高昌王城那样毁于一旦,李嵘不是项羽,好好的一座宫殿毁了多可惜。为了降低员渠王宫的损毁,为了减少阿耆尼人的伤亡,周军想了些折衷柔和的法子,例如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