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会社(1 / 2)
第162章 会社
“就叫……三义盟!”
南离想建这个会社,并没有去取一个什么高而大之听来上档次的名字,而是一个两川的普通老百姓一听就懂的名字。
川蜀之地,三义庙很常见,多是祭奠三国年间的刘关张兄弟。
三义取之取同生共死、义薄云天之意。
这种情谊,寻常不识字的老百姓最好理解,也最爱效仿。
建立一个会社——否则真的不好组织民众。
不把出山的百姓组织起来,将无法对抗原有的乡村社会残余豪强,零星散落的百姓更无法对抗各种乱兵、流寇。
南离把自己的想法与身边跟着的几位一说,令得这几位立时热情高涨,各执一词地喧闹争执起来:
“咕噜会!这是咕噜会,跟漕帮差得不多。”
“漕帮漕帮,这是种地的漕帮。”
“打行,打行,是青手的打行。”
“赵大哥做龙头老大!”
“老子就是军师,小席你龟儿做个双花红棍。”
这个话题一起,跟来在彭县的一众本来因粮秣不足饿得不爱说话的兄弟便沸腾起来。
南离一看跟这帮家伙话不投机,也嚷嚷不出什么花花来,就把彭县知县路宏蜀请了来。
因为苦于无官,去岁秋议南离请吕大器、樊一蘅二公为邛州派官,好不容易吕大器派了一名理刑推官郝盈川来邛州,樊一蘅又委派了一位知县,至于知哪里到了邛州再由赵镇帅来决定的知县,最后南离派他随着张翦来到了彭县。
南离就与知县路宏蜀说起这个事情,只是认真地陈述自己的理想,并未发动演说技能,路宏蜀不住默默点头。
南离把大致思路说了,这个廪生出身能文能武的汉子沉思半晌,赞道:“就该如此,方可伸张大义,救国救民。”
路宏蜀,字凤羽,江油人,三十一岁,因为组织乡亲据险自守,拒不奉清廷召其为知府的邀请,为川北清兵所剿,不得已只身赴叙投奔樊一蘅,被举荐到邛州南离的辖区。
南离这才算找到知音,于是两人连夜商议细节,直至天色放亮,三义盟的组织机构才大致有了一个雏形:
一村一个山门,一县一个码头,总盟就立在彭县,下设两个堂口,经历与教导,经历管理人头,教导管理人心,其实就是组织与宣传,别的南离也不会。
“此谓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之策。”路宏蜀对此认可,于当世士子出身官员中甚为难得。
“这一手原本叫做星火燎原,可是眼下的西川,真是一盘散沙,倒是如你所说,我们该当聚沙成塔。”南离对此只是大致满意,因为离他心目中的边界还远。
以正在缓慢恢复中的彭县来说,彭县的县政有委任知县,手下还有邛州委任典史带来的三百守城兵,再把逃亡的百姓组织起来,以三义盟的形式来襄助,此外还有心向大明可以与之合作的绅矜势力。
新复官府、三义盟组织的穷苦百姓、向明绅矜三方结合后,再有当地人引路剿灭协助清兵为恶乡里的豪强,最终在彭县该当形成一个以委任官吏为主,三方势力互相平衡的态势。
南离心目中的最理想的治理国度,就应该是各方势力的暂时平衡、妥协,面对一个当前共同的敌人——达清,在此过程中互相平衡、消解、分化、融合。
这是一年来在邛州经历了各种事情,暂时收起了那颗用一把利刃便可一举改造这个世界的雄心之后,南离所思考的更加实际的做法。
南离在彭县的第五日,从山间林间草莽而来的各路好汉陆陆续续都到齐了。
就着这些日子的思考,加上修改成册的《新复府辖诸县民政择要》,南离开了个私塾小班,为诸路好汉、衙门官吏、有志的百姓……还有个和尚……讲解自己的政治理想,讲了两日,又解说建立会社的必要性。
慕天蚕难得的积极,也不知他怎么这么有兴致,居然把南离忙不过来的一应杂务都给揽了过来,在彭山县衙折腾个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