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待伏(1 / 2)
第359章 待伏
入秋时节的茶溪山中,已经是挺凉的了。
一部人数并不很多的明军部队,正在通往内江的道路两侧山林中宿营。
这一部人马,分作两支,按着各自的部署,分别宿营与埋伏。
一支是定远侯赵荣贵统带的龙安铁骑,有赵荣贵的六丁六甲部将加南离加强给他的席地阙所率三百飞骑。
因为赵荣贵手下兵马还是官多兵少,只有架子骨干,兵员数量远未恢复。
另一支是杨璟新率领的本部,原驻峨眉的万年营,部下四员统兵参将鲜可强、廖启芳、曹章、杨荣芳,加镇标参将葛佑明,都是当年嘉定起兵的先从部将。
但璟新的部队没什么马匹,人数虽然不少,以步卒为主,多是乐山、峨眉的当地人,更适合山林地伏击作战。
南离部署的本意正是璟新负责伏击,赵荣贵负责追袭,务必不要令得敌主要首脑逃脱。
南离自己没来,他得陪着杨展,犍为这个事不底定他也没法回成都,尽管没再调几个兵来,他也得盯到底。
伏击,是南离的最爱,但这一回的伏击不大一样,若是伏击成功,敌人入彀,要的是必得擒敌首脑才算成功。
因为真到这个地步时,武大定的人马基本就已经是溃散的状态了,因此能不能抓住人才是设伏的根本目标所在。
在挟持着袁韬一回又一回地劝降,还时不时就往城中射几封点着袁韬旧部守将姓名的劝降书信,累日连番的动作之下,袁韬所部残兵生变几乎已成定局。
到了李占春的兵马参与围堵,李占春、于大海、王祥、侯天锡、马应试、曹勋等各镇的旗号都出现在犍为城下、岷江江面,在坐困愁城的武大定看下来,川蜀诸镇已无其可藏身之所。
更截获了武大定的挂钩清廷巡抚李国英的降书,都知其弃城而走无非就是早晚的事。
犍为生变后,武大定会往哪里走,会走哪条路,南离与熟悉当地兵要的杨展曾经反复研判推演过。
算来算去有三条道路,而通过茶溪山,穿过内江投遂宁,是接触清兵最为便捷的路线,也是武大定最为可能的路线。
因此,出犍为北门后分出的井研、容县、富顺三条道路,按照杨展的部署都伏下了拦路兵马,而赵荣贵、杨璟新更为看中南离着意的荣县茶溪山这条路,最终爷俩各带本部兵马,就伏在这边山中,四下派出探马侦敌。
犍为城靠着岷江那边,南离每日拥着袁韬写劝降信,袁韬到城下向旧部喊话,杨展带着李占春等人马兵船耀武扬威的时刻,赵荣贵与杨璟新早就带着本部兵马绕路来埋伏了。
这算下来已经等了快十日了,还不见犍为那边的动静。
可是这爷俩,这时节,就是这么地有耐心,就连暴躁好动的赵荣贵也是不急不火、耐心等待。
因为他们知道,武大定已经不止一次地派出人马来试探道路,都被他们严约部属,放了过去。
这日赵荣贵、杨璟新爷俩一如平日,依据探马回报、塘马消息,商议着犍为那边可能的动静,但是犍为的动静日日都是那么回事,也没啥子大变化,爷俩几句话说完,对照清点过了各部队部署,说着说着闲篇就扯远了。
“武大定所部,人数不多,本就是陇南官军的多,在汉中、兴安,又遭了几手损失,他咋回事我最清楚。”赵荣贵说起武大定,如数家珍,但说到袁韬就不详细了,因为袁韬的队伍移动一地就乌合一地。
“袁韬的人多,老弱病残、家眷、女人、流民,什么都裹,纯属乌合之众。就是不知呼九思死了之后,他们之间是怎生变化的。”
袁韬到嘉定驻犍为后的情形还是璟新知道:
“他们在李乾德主持之下,将呼九思的部众分了,看南离拿到的供词里还是武大定分的多。供词这么说,但据小侄所知,武大定分得的都是精锐兵马,人数并不很多,反倒袁韬是把行十万的残余照单全收了。”
“因此小侄以为,袁韬虽然是兴安出来的,但他的部众,还是在两川流窜裹挟的多。”
“袁韬不是说,他的手下赴峨眉投你的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