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座大山之女儿小升初(二)(1 / 2)
柳萍不停地深夜发飙,已经说明女儿不可能靠成绩进入最牛重点中学。陈成必须要发挥他的作用了。
陈小果小学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的时候,在单位领导的介绍下,陈成跟最牛重点中学的教学主任在电话里接上了头。他能不能用上学校给电视台的名额,后面就看他的作为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陈成想尽快跟这位主任见个面,见面就不能空着手尬聊,准备见面礼是见面最大的意义。准备什么礼物,他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不得章法。请教领导,领导说你自己看着办。
陈成最怵头的就是搞这种迎来送往。他没受过这方面训练,也没这方面的天分。他在电视台拿起话筒以记者的身份出去采访的时候,像披上了铠甲的战士,从容不迫,自信满满。一旦放下话筒,走出电视台,他就像变成了一名社恐患者,从不主动跟陌生人说话,从不去娱乐场所。柳萍做了这么多年婚礼,他之所以没能帮着打通各方面关系,就因为他不是一个场面上的人。虽然他帮着柳萍“擦了很多屁股”,但并不意味着他擅长处理问题。相反,遇到问题时,他内心的慌乱一点不比柳萍少。只是作为男人,他心里还有最起码的担当,觉得再难他也应该冲在柳萍前面。
平时他除了跟自己的同学一年聚上两三次之外,基本再没有什么社会上的应酬。尤其在生病做完手术之后,他更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包括工作在内的所有社交活动。下班之后,他都是第一时间回家。休息时间就是买菜做饭,然后闷在家里看书写东西。他几乎变成了一个孤僻的、与社会脱节的、生活在隐秘角落里的人。
但是孩子上学这么大的事儿,他必须得管。再不愿跟人交往也得硬着头皮上。
送礼这事儿,做记者的时候出去采访没少收别人的土特产和纪念品,他试图回忆别人给他送礼时的表情、语言和处理方式,以期有所借鉴。但想来想去发现不是一回事。公对公象征性地表示友好跟私下求人办事不是一个路数。
上班这么多年,他从没有正儿八经地给领导送过礼,有几次都是别人给的土特产,他帮着给领导捎回来一份,这也算不上是自己送的啊!根本没有经验可循啊!再说了,熟人还好弄些,他跟这位教学主任不认识,从来没见过面,不知道啥脾气性格,对方要是拒绝,他一定会惊慌失措。他非常好奇擅长送礼的那些人,说了什么话,用了什么招数,就让对方接受了你的礼品?人情练达即文章,送礼绝对是门学问呐!他甚至想找单位比较活络的同事指点迷津。但想想这种事儿往外张扬岂不是找死,便立刻打消了念头。
起初,他还战战兢兢地想,这算不算违法乱纪、不正之风?后来又觉得,只要控制好度,就是正常的人际交往,端正心态就好。但当他真正拿着东西站在教学主任面前时,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紧张、语无伦次,甚至有点偷偷摸摸、低三下四,还是让他觉得自己在干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有镜头拍下他那时的状态,熟悉的人肯定会惊诧,没想到平时稳重、阳光的陈成竟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那是五月初一个下着毛毛雨的早晨。
他特意把跟主任见面的时间选在了学校第一节课开始之后。他觉得,这个时间点老师们都在上课,看到的人就会少,这位主任就会方便得多。
他没敢打电话,而是给主任发了微信。他准备了好几套说辞,如果这位主任婉拒,他还想到了邮寄。
没想到,主任答应得很痛快。
他告诉主任自己二十分钟后到。实际上,他已经站在了学校门口。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给主任一个准备的时间。
他在找最佳的位置。他担心主任有顾虑,怕给人家带来不好的影响,就想找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这样还能让主任不慌着走,能跟她多交流几句。
他先在学校门口右侧的大柳树下徘徊。觉得这个地方能避雨,也没有正冲着门口,应该差不多。突然,他又发现,学校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挺多。他立刻警觉,马上决定把见面地点换到马路对面。
站在马路对面校门口偏侧一点儿的地方,透过栅栏门,学校里面的景象也能一览无余。他觉得这个位置应该是最恰当的。然后开始给主任发微信,告诉了对方见面的地点。发完,他的心突突地跳,举着伞的手瑟瑟发抖。
主任回信:不用那么远,在学校门口即可。
这让他倍感意外。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他急忙跑回柳树下。若无其事又心急如焚地在便道上来回踱着步,像革命时期的一名地下工作者在做接头准备。
终于,来了!
一个女人,举着一把伞,从办公楼里走出来,径直朝学校门口走来。她周围空空旷旷,湿漉漉的地面上一个人也没有。陈成慌乱的心一下舒缓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