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学生难求(1 / 2)
世家子弟,就算是庶出的,家中也有先生启蒙。
自然不会有人来参加崔钧所办的蒙学。
他们丢不起这个人。
但是普通百姓,他们自己本就不认识字,就算有人跟他们说了,现在可以送小孩,到长安令所办的蒙学读书,他们也不会将孩子送去。
七八岁的小孩,已经可以帮家里做点轻松的活计。
而且他们不认为,小孩送去读书有什么用。
在大部分百姓心中,其实他们的孩子,一出生下来,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大汉的百姓,大多父母是做什么,他们的孩子未来就是做什么。
父亲是铁匠,孩子长大后,就是铁匠。
父亲是木匠,那孩子未来就是木匠。
读书改变命运?
普通百姓,哪里会想这些。
他们也没那个钱财,去供孩子读书学习。
不要说给私塾先生束脩,他们拿不出来,以后学习需要的笔墨纸砚,他们更加没办法拿出来。
就算全家都节衣缩食,也很难供出一个读书的孩子出来。
那些所谓的寒门子弟,要么是家道中落,要么就是家中暂无为官的长辈。
但是他们家中钱财,相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有更加富足一些。
日子过的拮据,但是能拿得出给老师的束脩,也能买得起笔墨。
很多人连寒门都称不上。
只是在最底层,为了一口吃的,而坚强的活着。
他们没办法改变命运,他们的孩子也没办法改变命运。
除非是这个世界,被改变了。
纵然崔钧在告示上写明,进入蒙学的小孩,不需要交任何费用,也还是没有几个人来报名。
崔钧让人去痛统计,长安城十岁以下的小孩人数。
长安城的户口,王定之前已经让司马朗重新统计过。
崔钧现在,也只需要让人,对着户籍信息,一家一户的在登记一遍。
长安城内的百姓,如今有将近三十万人口,其中十岁小孩有两万多人,在剔除掉六岁以下的,单算六岁至十岁的,一共有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一人。
这个数字,或许不是非常准确,毕竟户籍信息,司马朗去年统计。
过去这么长时间,可能与哦好些孩子已经夭折了,也有一些孩子,跟着父母从外地来到长安。
但是数字的出入也不会太大。就在一万上下。
一万人,结果来报名的,只有不过十几人而已。
这还是离长安令衙门比较近的居民。
新官上任三把火,崔钧这第一把火感觉烧不起来了。
他的脸色很是不好看。
纵然王定说过,此事就算办不好,也不会归罪他,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下来,崔钧还是想要将这蒙学办起来。
事情很难做,但是崔钧也知道,这是好事。
古往今来,就没有哪一个皇帝,敢言要让天下孩童,都可以读书学习。
顶多就是喊上一嗓子,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但是真正做到的就没有一个皇帝。
王定想让天下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在崔钧看来,这比让天下的百姓吃饱饭还要困难。
在这之前,他没想过,也不敢想。
身为崔家的子弟,崔钧自小生活优越,他也没去考虑过普通孩子要如何读书。
但是他现在,只是和王定见了一面,说了半天的话,崔钧已经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