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开工(1 / 2)
忙忙碌碌又一年,过年就是农村人家难得的休息时间,聊聊农事,说说国家大事,这一会儿年就过完了。
正月初十,王瑜和村里签了协议,包下了村东头那一块一百多亩的土地,使用期限是三十年。其中,荒地18亩,包含两块鱼塘,一块深水潭。好的87亩,都是平常耕种的土地,这里面还包含着几条小路了,也折算到荒地当中。
总费用是82万,分三次上交承包费,第一二次各交4%,第一次出了十五交,第二次是十年后,第三次是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同等条件优先续签。
签字的时候是母亲李兰签的字,父亲毕竟是个公职人员。一下子拿出33万,李兰感觉有些受不了,总是叨咕着怕折了本。
后来王黎实在受不了她,拿出自己的银行卡告诉她里面的钱之后,母亲不再唠叨。
王瑜已经找好施工队,年前就按照村里给的土地边界画好了界线,过了十五就先把围墙建好。
王黎和魏县农科院还有设计院的一些专家进行交流,按照一个1多亩的小农场的标准进行规划。里面包括特色农产品板块、大棚养殖板块、大棚蔬菜板块、果树板块、渔业养殖板块等几个标准集美观、科学、合理于一体,各板块之间合理布局,按照地形特点设计。
最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在王黎和他们反复沟通的基础上,最终设计成家庭农场的雏形。
从西面大门进入,设计有主路,路两边计划种植樱花树,做为春季观赏,道路不长,二百米,宽五米,铺以沥青。
右手边鱼塘两块,其中之一是种藕,实现夏季赏荷冬收藕,养藕养鱼为一体,可以设置垂钓区。
在鱼塘南边的坡地上建设几个鸭棚,养鸭子、鹅,让鸭子和鹅的粪便养鱼。
路北侧王黎设计了两个大棚。各有十米宽,一百米长,这两个大棚是种有机蔬菜的,前期主要是以番茄为主。
然后在原来磨坊旧址上重新盖一座二层小楼,一楼是客厅、卫生间、厨房和办公室,主要是作为农场办公用。二楼设计了三个卧室,一个书房和卫生间,农场建好之后王黎一家就要搬到这里了。
原来王黎还想再建一个大棚作为餐厅的,想着对外进行有机农场的餐厅,开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农场,但是后来考虑,王黎自己不能全身心投入这个农场,父亲和母亲年纪已经不小,如果建设这样的一个综合农场,既不能有效管理,身体又吃不消。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农场的项目,单一化的养殖、种植最好,实现有机品牌就好。如果后期效果较好的话,可以再改建成特色餐厅。
所以,在原设计的餐厅位置改成一个固定的大棚作为处理农作物的仓库。
然后在鱼塘南边建设两个东西走向的大棚,一个是养猪的,一个是养土鸡的。首先利用农作物养殖牲畜,然后利用牲畜的粪便进行发酵沤制有机肥料,最后利用有机肥肥田,行程生态循环,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农场。
这两个大棚的南面二十亩地就是种植养猪、养鸡用的作物,主要是玉米等。然后在这俩大棚边上建一个粪便处理池,利用沼气池发酵成有机肥和沼液,利用沼渣来种蘑菇。
种蘑菇的大棚就在沼气池的边上南北走向,左右各有一个,这样在南北来看就形成一个包含着鱼塘的方形场地。正所谓外方内圆,场地面积就是原来荒地的18亩和种玉米的2亩。
在水库东面的6亩地,王黎前期采样去找人分析过,得出结论是土地偏碱性,属于微沙砾土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轻粘壤土,ph值为74至82,适于种植地瓜、花生、萝卜之类农作物。主要是夏天种植魏县特色萝卜,然后11月上旬收萝卜,后期可以种植小麦或者油菜。
对于农场的前景,王黎是抱之以希望的。无论是大棚番茄、黄瓜、;萝卜的种植,还是土鸡、肉猪的养殖,王黎都认为前景的光明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无限的,而很多的蔬菜、水果等大量的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人们对于绿色有机作物的热爱。
所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绿色农产品品牌就是非常关键的。
王黎在年后开始建设,首先是建围墙,把自己的农场围起来,不要以为在自己的村子里搞这样的建设就很安全。你要知道有很多人对于很多事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眼红者有之,偷鸡摸狗者有之。咱把围墙先建起来,就算是一个宣示主权的作用吧,希望能够防范部分小人吧。
然后在原来磨坊的旧址上建一个二层小楼。王黎直接用后世的理念,先挖一个地基,深达五米,然后底下先用生石灰填5厘米,然后再铺炉渣土5里面,压实之后再5厘米的生石灰,主要是防潮。地基打牢,王黎计划要在这里住上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