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稳一波(2 / 2)
检查一下轮胎,上个月刚保养过的,机油什么的都没问题。对了,自己的驾驶证、行驶证拿各种证件带齐了,特别是身份证。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五点王黎就起来了,叫起妹妹,洗刷一遍也没吃饭就出发了,趁着早上天还不热多跑一段再吃饭!
五月的天气非常舒服,清爽的微风透过车窗吹得人精神一振,窗外的鸟语花香更是两人陶醉。
面包车在乡间的土路上疾驰着,发出阵阵轰鸣,扬起片片尘土。
王黎一只手开着车,另一只手把着车门,晃荡着脑袋听收音机里的歌曲。现在虽然有mp3了,但是面包车上还是没有这样的高科技,所以开车想听音乐还是靠收音机。
妹妹在后座上打着瞌睡,现在的她虽然十岁了,可是非常贪睡,要不是去出去旅游的诱惑太大,那绝对是不能起来的。
王黎通过后视镜看到妹妹的样子,把车停在路边。打开车门,转到后座,把妹妹放到第三排的座椅上。那里是三人座,上面铺着一床小被子,既能铺着还能盖。
把妹妹放好之后,王黎从后门抽出安全带给她拴上,省得刹车的时候把她给晃下来。
开着车,王黎想起前世自己对妹妹的各种不好,还是因为手头的拮据造成的感情问题。
这一世王黎不想再这样,自己努力给家人以富足的生活,改变命运。
等车到了魏县边上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妹妹也醒了,嘴里喊着饿。
“正好,咱起来吃个饭再走!”王黎把车停在一个早餐店门口。
2年的车还不多,王黎开着车的感觉就像后世那些网红开豪车似的受人瞩目!感觉不错!
魏县的早餐也就是包子、油条、馄饨、火烧之类的,就是平常大家常见的早餐。
王黎来的这家是火烧店。这感觉很霸气!火烧店!
其实呢,这只是魏县的一个特色早餐。分两种:肉火烧、菜火烧。
肉火烧,是鲁东、东北、河北等地著名的传统小吃,以面粉、肉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其口感酥脆,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
说起肉火烧的起源,这还要从“火烧”的源头说起。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担任魏县知县,恰逢魏县连年受灾歉收,他勤政廉政,开仓放粮,带领老百姓积极抗灾,百姓的生活逐渐回到正轨。市场恢复繁荣景象,各种魏县地方小吃出现,火烧也在这时候出现。那时候火烧相对很简单,清代魏县有大批的农民利用农闲做火烧进城叫卖,他们用木杠子来压面,把面和得非常硬,人们叫它“乡火烧”、“杠子头”。直到到清末民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也被巧妙地融合到火烧当中,肉火烧应运而生。
传统的肉火烧,以城隍庙肉火烧最为人熟知,肉火烧用炭火炉烤制而成。传统火炉外形是个圆桶状,上层是圆形平锅,下层是烤箱,箱壁使用家乡的泥土做成,透着浓浓的家乡气息,烤箱中间是个圆形的炭火炉,里面铺满大小均匀的煤炭,外围是个环状的平锅,在炭火的温润下,肉火烧往外滋滋冒着油,浓浓的肉香透出烤炉,引得食客胃口大开。
随着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炭火炉被现在的节能火炉和电烤炉所替代,而火烧的馅也是多种多样,有白菜肉,芹菜肉,青椒土豆,茄子,菠菜,豆腐等等多种火烧馅,满足了食客们不同的口味需求。
火烧铺一般都是临街而建,一个师傅负责和面揉穄子,面特别的滑软,肉用是三肥七瘦的精肉,穄子加肉馅,用手拍成饼型,软软的火烧用手托着放到一层薄油的平锅内,双面煎至起硬皮,用叉子放到下层用炭烘烤,负责看炉的师傅,不时的翻看火烧的成色,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翻烤,猪肉里的肥油滋润到了葱花、鸡蛋糕、海米剁成泥的馅料里面,香味就在空气中弥散开来。
刚出炉的肉火烧呈碗口大小,因热气和肉馅的充实而饱满,圆滚滚的却看不到捏合的痕迹,略扁平,颜色呈金黄色。肉火烧的皮很薄,咬一口却发现,原来这薄薄的一层皮竟是由好几层更薄的皮组成的,这就是专门加工的酥皮。让人不禁感叹制作者手艺之精良。
肉火烧凝聚着老魏县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承载着f人的实在与热情,带给更多的人美食的享受和家的温暖。
f肉火烧在f具有难以动摇的地位。每天早晨,无论哪个火烧铺子前面,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肉火烧一般是搭配豆腐脑吃的。豆腐脑里撒几滴香油,几朵韭菜花,还有味精少许,清香滑腻美味爽口。
这火烧刚出炉,很酥很脆,兄妹俩一人吃了仨!
吃饱喝足,去了趟厕所,在老板那里接了一杯水,俩人再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