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1 / 2)
朱标听朱元璋如此说,恭敬的站在一旁,准备聆听教训。
只见朱元璋站起身来,离开了座椅,踱步到书房门前,望着那随风飘动的云彩,开口说道;
“标儿,自古以来帝王家有两句话:建国靠武将,治国靠文人。”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建立国家,需要的是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只有拥有勇猛的悍不畏死的猛将,才有建立国家的可能。”
“就像咱建立这大明,就是因为咱拥有着一群悍不畏死的淮西兄弟,所以咱才从一介布衣,最终建立了这大明朝廷。”
“可是开创大明之后,治理国家,却需要的是懂国策,眼光长远,可以安定民生之人。咱的这些老弟兄们都是大老粗,指望他们帮咱治理国家,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咱才会下旨,让天下读书人投效朝廷,效忠于咱。“
“可是咱心里明白,这些读书人靠不住。”
“如今大明才刚刚开创没多少年,还不能够让这些读书人归心。”
“有奶便是娘,这就是咱对大多数读书人的看法。”
“你看那衍圣公一脉,向来如此。”
“孔圣人更是天下读书人的信仰,他的后辈都是如此之人,那天下读书人又能好到哪里去?”
“如果以后哪一天,咱大明出现了强大的敌人,咱能指望着这些读书人帮咱大明卖命么?”
朱元璋的连串发问,朱标不知该作何回答。
虽然他知道朱元璋所说的有失偏颇,可是却是事实。
虽然他也是儒生,可是他却明白,懂得越多,人越会考虑自身。
遍观古今,舍身忘死的读书人不是没有,可是相比较而言,终归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另投新主,攀附荣华。
朱元璋并没有指望朱标能够作答,他只是要告诉朱标一个道理,这是朱元璋他自己悟出来的道理。
“咱早就有意改变现在读书人的现状,想让他们从心底忠心于咱大明。哪怕以后咱大明后代子孙不肖,大明被新的王朝所代替,可是咱的大明也永远在这些人的心中,时刻不忘光复咱的大明。”
“那咱大明将永远都有希望。”
朱标没有想到朱元璋考虑如此深远,此刻望着朱元璋的背影,只感觉又高大了许多。
“可是收服人心,谈何容易!”
朱元璋不由的轻叹。
“咱为啥废除科举?还不就是因为那不是咱想要的科举么?那样的科举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是咱想要的。”
“你看看,除了史书,现在的人谁还记得,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汉?”
“以前的各个朝代,现在只是这些读书人口中卖弄学问的本钱。”
“要不是蒙元暴虐,恐怕现在还是蒙元的天下。”
“所以你说,咱要这样的读书人,又岂能安心?”
这个想法,一直藏在朱元璋的心底最深处,从来没有对人提及,连马皇后都不曾说过。
可是为了让朱标日后能做一个更好的帝王,朱元璋还是想让他知道这些。
“咱一直没有想出如何才能让这些读书人彻底归心,如今这林然的主意,却是让咱看到了希望。”
“学校,咱看中的不是现在这些可以立马成才,马上进入实习之人组成的学校。”
“咱看中的是那最基础的社学。”
“何为社学?林然书中是这样注释的。”
“社学:就是在一个孩童刚刚可以识字开始,便进入的学校。”
“如果我们从孩子懂事,学习知识的那天开始,咱就不停的给他灌输忠于大明的思想,让他心底深深的打上咱大明的烙印。”
“你说,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能忘了咱大明么?”
朱标细细深思,这可不是暴政,既有利于民,又有利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