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运亨通,少年入党(2 / 2)
王奇昌激动地说:“谢谢你,谢谢!这几年,你老没少对小英动心思。要说,没有你的关照,他会有今日的进步吗?所以,您是我们家的贵人,我不会忘记的。”
肖宜权接着说:“我马上要到学校图书馆工地去看看,就聊到这儿吧。哦,对了,改天我那图书馆剪彩,你还要来帮县长脸上贴金增光呢!我先请为敬。”
王奇昌说:“到时一定来。原先说好的资助款的尾数,明天叫我公司财务送到学校。谢谢您啊!”
“拜拜!”
谢燕看到王奇昌放下电话,很高兴地明知故问:“英英有喜事了?”
王奇昌有点苦涩地笑了笑,说:“肖校长是催他们图书馆的捐赠款来了。阿英这事一定要他通知吗?阿英自己不会说?”
王奇昌回忆道:“自从你那宝贝儿子进了县一中,我们黄叶公司每年都会划付给它不低于一万元的赞助款,聊补他们办学经费不足,建图书馆另外捐赠了五万。逢年过节给校长主任办事、送礼更不在话下。但肖宜权也是性情中人,也没有撂下我们阿英什么事,在中学的第一学期,让他如愿入了团,现在差不多要毕业了,又提携他更进一步,而且时间也恰到好处,待到高中毕业就是正式的了。这怎么说呢?”
谢燕说:“英英的事办得顺就好。”
……
不久,王小英在中学就读期间政治上进步的消息传到王乃章的耳朵里。
王乃章也是很激动,有一天,他对王奇昌、谢燕和其他家人说:“好啊!说实话,人就要少年有为,一生才主动。什么大器晚成,像姜太公八十岁才拜相,虽然可贵,但也有点惋惜:你早年干什么去了?”
接着,他又说:“我二十几岁被聘为你们读过和阿英现在所读的县一中的校长。说实话,我当年这么年轻要领导知识分子扎堆、学究气味浓厚的县一中,没有两下子行吗?而且老师有时候是最小器的,七十年代县一中不是传出一个笑话吗:‘吃多吃少没关系,就是要分匀。’当时老师也吃不饱三顿,还不到吃饭的时候,不少老师就跑到饭堂看那炊事员分菜,看到分得不公便对炊事员发的牢骚——现在看来,真的笑死人!”
看到家人饶有兴趣地听着,他问道:“阿英今年几岁了?”
谢燕回答:“八三年的,十七岁了。”
“十七岁?”王乃章重复了一句,“是到了应该做事的时候了。很多老前辈也是二十几岁就当上军长了。一个军多少人?三万多人啊!一军之长对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还要打胜仗。你们说,人家的子女为什么就有这样的本事,而我们的子孙就不行?古人有句话: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人们看得出来,王乃章乃至王奇昌、谢燕夫妇多么希望这位根正苗红、少年得志的王小英,日后能成为王家上下的骄傲。他们或许期待着一颗政治新星在王家、在gd大地冉冉升起,发出耀眼的光芒,甚至照亮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