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问商(1 / 2)
一个人迫切的想要什么,大概和他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重生前的严清歌,想要瘦下来,想要儿子朱铭的痴傻变好,一辈子最大的愿望,逃不开平安两个字。
刚重生的时候,她想要复仇,想要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
后来,她慢慢的发现,那些所谓本该属于她的,她其实也并不想要,譬如说那纸和太子的婚约。
再后来,她嫁给了炎修羽,想要两人一直开开心心,能这样天荒地老的过一辈子——这大约就是无所求了吧。
但现在,她又有了想要的,她想要自己的孩子被交还给她,希望炎修羽平安归家,一家人团聚。
现在,她又加上了一个愿望,希望凌霄能够好好的。
没经历过痛苦的人,不能够体谅别人的痛苦。没失去过的人,便很难珍惜眼下。
严清歌把哭成泪人一样的凌霄抱进自己怀里:“我们两个以后都要好好的。”
凌霄将头努力的点着,她这些天真的是在强颜欢笑,表面上看起来已经不在乎和离的事情了,可她心底里知道,水穆将会永久的变成她心上的一个脓包,让她心里的一块地方坏掉了,发涨发疼,随时让她产生负面的情绪。
严清歌的举动,就像是一根温柔的银针,将那脓包挑开,叫她彻底的觉得解脱。
因为是在旁人的地界,凌霄也知道不好哭的太狠,落了一会儿泪水,便急急的用帕子擦干脸,再从袖子里掏出一盒小小的香粉,补了一下妆容。若不是眼圈儿还有丁点微红,根本看不出曾经哭过。
凌霄才收拾完毕没一会儿,门口就走进来一个蓝衣太监,正是太子的近侍,名字叫做朱六宝。
朱六宝满脸带笑,弯腰弓背,对严清歌和凌霄行礼:“两位贵人,我们主子那边事情办完了,想邀您两位问一问民间的事情,不知可行否?”
严清歌和凌霄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百姓,她们都是贵族出身,问民间的事儿问到她们头上,太子这借口找的也是别扭。
不管严清歌心底再抗拒,太子还是不容置否走进来。
两边坐定,严清歌一直低着头,不肯去和太子对视。太子黑曜石一样的眼睛在严清歌和凌霄的脸上扫过,微微含笑道:“宁王妃娘娘,据孤所知,你在这福祥街上,有自己的绣品铺子。凌小姐好像亦是新买了一家铺面,不知孤说的对不对?”
严清歌和凌霄齐齐点头。
太子问道:“孤自在朝上代父皇理事以来,对农事工事颇有心得,对这商事,偏偏有些苦恼。古人云,商人重利渎法,投机倒把,囤货居奇,左来右往,不事生产,偏有能锦衣玉食,获利所得,皆是从百姓身上削刮,所以很多人都提议,让我大周朝禁商。”
这说法也不知是朝上什么腐儒提出来的,严清歌在心里冷笑一声。
别说是四太子折腾的京城这段时间店铺关门闹的民心惶惶,若是朝廷真的下了文书,全面禁商,只怕反对的人站出来,光是数王公贵族之家,就可以将皇宫堵满了。
京里面生意做得大的,有几个是纯粹的商人,这些铺面也好,背后供货的作坊、庄子也好,基本上都是掌握在贵族世家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贵族世家底蕴丰厚,完全不缺银钱花,现在京里面四皇子不让店铺开门,他们可以先按捺一阵儿,等过了风头再说。换了那些没有背景的普通店铺,这么久没生意做,数量若再多的话,老早就该闹起来了。
凌霄不知道严清歌和太子之间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规规矩矩回复太子:“民女无知,但却知道,南货北往,北货南通,都是靠的商人。大周天下幅员辽阔,各处特产林立,此地奇货可居的,别的地方兴许满地都是。民女看来,故步自封,不若互通有无。且民女以前读书时,也被人教过,大周早年建国时,也曾有过市易司,行平仓法,将各地货物来回买卖,某地低价买进,另一地价格若高,便当即卖出,最终才换成皇家所需贡品,带回京城,一来二往,皇家国库日渐丰盈,一时无两,甚于不用度支司再向皇家拨款,便能自给自足。可见商人并非殿下说的那般可怕。”
太子赞许的笑了笑:“没想到凌小姐竟然如此有远见,引经据典,知识渊博。孤听你一讲,果然茅塞顿开。”他转头看向严清歌:“不知宁王妃有什么指教的?”
严清歌干涩着嗓子,调整下自己嗓音,道:“臣妇不敢妄言。臣妇开的绣品铺子,因经营不善,早就关门大吉,于做生意上糊涂的紧,并没有什么敢卖弄的。”
“没关系,你只管说,孤不会怪罪你的。”
只要她开口,不管说什么,自己都觉得好。太子想着,目光越发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