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燕尾岭(1 / 1)
前头的骑兵将领很听话,立刻调转马头朝着左侧冲锋。剩下的人有样学样,也都纷纷调整方向。只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神武军人多。虽然前头的人只是拿着长枪,后面可是有很多弓箭手的。所以没等他们跑出多远,就有箭雨从神武军的后面射过来。
选锋军骑术精良,甚至很多选锋军士兵能够在马上射箭。但是马上射箭终归是骑弓,威力总归要小一些。神武军是君子国最精锐的军队,多数人都是有盔甲的。普通的士卒没有资格用上板甲,但是总归能有一身护住上身的面甲。除非选锋军射来的箭能够直接射中面门,否则即使射中神武军的士卒,也只是让他们受伤,不至于立刻死掉。
凭借选锋军的射术,如果是正常攻击的话,很多射手能够从容不迫的将箭射到敌人的面门上。可是尤克里给他们的命令,一开始是冲锋,现在又变成骑射,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即使选锋军的骑兵再训练有素,也会有些无所适从。
再加上从神武军的后方射来的弓箭就像磅礴大雨一样撒在自己的头上,任谁也会有些慌乱。而且神武军是步兵,用的也是步弓。步弓的威力比骑弓要强的多,不仅射程更远而且威力也要远远强过步弓。这会羽箭漫天而下,选锋军的骑弓射出来的羽箭,能够射中神武军,却无法射死他们。可是神武军的步弓射出来的羽箭,即使是从后方射过来的,依然能够将中箭的人立刻射死。
选锋军毕竟是久经战阵的,即使处于如此不利的境地,其实只要咬咬牙未必也就一定会输。可是尤克里今天却有些反常,他已经没有碰到过这种步兵阵型。因为多数时候遇到的步兵,一见到骑兵冲杀过来,立刻就会一哄而散。即使能够事先摆好阵型,多半在骑兵的冲撞下也会立刻土崩瓦解。
今天的神武军很不一样,他们的阵型太严整。骑兵冲过去的时候,前边的神武军步卒当然会死,可是前排的骑兵同样会死。即便伤亡如此惨重,后排的神武军步卒却能够依然坚持住。他们的阵型依然没有散乱,骑兵此时冲撞过去同样会有很大的损失。
更何况因为前面一排的步卒的尸体和选锋军自身的战马和骑兵的尸体堵在那里,所以后续奔驰而来的战马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骑兵的优势就在于战马加速以后带来的冲击力,一旦速度提不上来,那就没有任何威力可言。
尤克里的抉择不能算错,毕竟如果继续冲锋会有很大的损失。步卒好训练,骑兵就难了。以命换命的话,实在是太吃亏。可是他身为主帅下达这种军令,本身就会让手下的士卒觉得主帅没有胆量。
在冷兵器时代,主帅对一支军队实在是太重要了。将为军中之胆,没了胆量的军队就会像没有尖牙的老虎。即使虎形还在,却没了那逼人的气势。
尤克里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心疼自己的损失。原本骑射之术是应该反复冲击射箭,直到对方阵型散乱。然后再次发起冲锋,只要对方的阵型乱了,就可以通过冲锋彻底大乱阵型。这时候步卒就会溃逃,然后骑兵衔尾追杀。等到了这个阶段,追击在后的骑兵几乎就可以没有任何战损的将敌人全都杀死。
奈何尤克里没有作战到底的决心,他觉得不值得以命换命,所以也不让人继续上前攻击,而是直接带人撤退。他的部队是骑兵,拥有速度上的优势。所以没过多会,就消失在烟尘当中。
这一场战争,神武军虽然未败,可是也算不上胜利。因为选锋军逃走了,他们却没有自己的骑兵可以追上去。虽然神武军也有骑兵,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训练终究还是比不过选锋军的。
尉迟泰虽然年轻,却也知道轻重。所以他没有趁胜追击,而是直接跟卫明忧请示:“将军,我军已经打退了选锋军的骑兵。趁着他们的步军还未赶到,咱们是不是先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见好就收,这一点没错。可是你说的安全的地方,是在哪里?”卫明忧有些悲观,“我军的位置此刻已经败露,就算全军转移也会留下很多痕迹。选锋军中必然有擅长寻踪的探马,他们一路跟随过来,我军又能如何?”
“将军,就算他们追过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我军本来就是跟他们打仗的,早一点暴露跟晚一点暴露,其实都一样。末将早就想到有可能会被他们发现,所以找寻了一处可以安身的地点。
此处是下马关,在离着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高地,因为地势看上去像燕子的尾巴,名为燕尾岭。我们上了燕尾岭,就与下马关的守军互为犄角。只要选锋军攻打燕尾岭,我军就可以袭扰他们。如果他们反过来攻击我们,我们守在高地上,总归比在平地上迎战骑兵要有利得多。”
卫明忧点点头:“如果神武军都能打出刚才的气势,即使以步战骑在山地上还是有取胜的希望。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等援军来了就有反败为胜的可能。燕尾岭我是知道的,山势不算险峻,可是山上有山泉,有利于驻兵。军中的粮草只要能够支撑,又有水源可以利用。坚守一个月不敢说,十天总是可以的。”
虽然卫明忧的兴致很好,不过尉迟泰还是给他泼了冷水:“末将手里能够以步战骑的军队,其实并不多。刚才虽然抗住了选锋军,但是损失很大,恐怕没办法继续那么打了。”
“刚才是以命换命,虽然以步卒换取骑兵的性命,想来总归是赚的。但是这种事情有一不可有二,我还是晓得的。”卫明忧说到这里,也没有心思继续品评此战的得失,而是跟尉迟泰说道,“事不宜迟,全军立刻拔营。等到了燕尾岭,一切再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