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制衡之道(1 / 2)
刘三才的预测应该没错,可是他预测的事情不是姜铁心想知道的。姜铁心觉得刘三才这是完全没有领会到自己想要问什么,干脆直接跟他说道:“你把这事情未免想得有些太简单了,难道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太平本是将军造,不叫将军享太平。”
这么直白的话,刘三才如果再听不出来那就不该当军师,而该当一个傻子。可是听懂归听懂,该如何回应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刘三才并没有觉得形势坏到这个程度。他觉得还是有必要跟姜铁心说清楚,免得姜铁心自己瞎想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伯爷,其实不是我想的太简单,是你想的太多了。现在君子国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怎么会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其实原本姜铁心也是这么想的,都是被车姬给忽悠的感觉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这一阵子刘三才给的建议,通常都是有效的。出于他的以往看法的信任,姜铁心决定还是听他的,暂且搁置车姬的提议。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姜铁心决定带着这一千乞活军进入君子城。其实本来姜铁心是应该让这些跟着自己北伐的乞活军士卒尽快回去休息的,可是他不敢冒这个风险。要是没有可靠的人跟着自己,他怕自己一旦进入君子城就会被直接扣下甚至杀掉。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虽然君襄公一向对他都还算不出,可是他也不干敢冒这种风险。
于是姜铁心没有回云山,只是让人回去通报一声自己已经凯旋,顺便让留下一百人看守那些从北边带回来的驽马。这些马是留着以后耕地用的,是他在云山屯田成功的一个重要助力。
其余人跟着他浩浩荡荡的回了君子城,在离着城外十里的接官亭就看到了出城迎接的君襄公和其余大臣。这种礼遇对姜铁心而言,还是很隆重的。所以他一看到这情形就满脸堆笑,然后离着君襄公还有一里路程的时候,就早早的下马,然后慢慢牵着马走到君襄公的身边。
之后他将战马交给自己身边的牧石,然后跪下行礼:“末将参见国君。”
“平淮伯劳苦功高,无需多礼,众将士也都平身。”
“谢国君。”
姜铁心站起身来,他身后的将士也都站起来。然后姜铁站到君襄公身旁,听君襄公夸赞乞活军的勇猛,之后就是对乞活军的奖赏。
当初说好的赐田,自然是作数的,甚至还额外赏赐了一些布匹和银两。君襄公难得这么大方,姜铁心都觉得有些稀奇。然后等到君襄公亲口说完赏赐以后,就是礼部的一些官员搞一些形式化的繁文缛节。
姜铁心是不喜欢搞这一套的,但是没办法,人家既然想搞,他就得在这候着。好不容易等到这一番礼节上的事情搞完,才正式进了君子城。
刚才已经留下一百乞活军看管驽马,不过剩下的九百人也是不能全数带进王宫的。姜铁心让其中八百人进驻乞活军校场,虽然大多数乞活军士卒和军眷都搬去了云山。但是这里还是乞活军的地盘,不过多数在这的人都是附属于乞活军的工匠,或者要从乞活军的生意当中弄些钱财来花的百姓或者商贾。
就是那一百跟随着姜铁心来到王城的人,也是没有资格进去的,只能驻守在宫门之外。进了宫以后,姜铁心可就是孤身一人了,连个贴身护卫都没有。
好在君襄公到底还是没有起什么坏心思,只是好心请姜铁心赴宴而已。能够参加庆功宴的都是君子国的顶级贵人,可是说是全都位高权重。
姜铁心的爵位在这里面不算最高,地位却很超然,直接被安排进了最前面的位子。能够排在他前面也就是姬放、姬行、君姬跟何福康。要么是君襄公最宠爱的子女,要么是君子城内文武两个大臣。除去他们以外,姜铁心可以说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了。
宴会上觥筹交错,却没有人说起什么正事。甚至还有些文人在那里吟诗作对,倒是看上去一副太平之景。姜铁心觉得这些人醉生梦死,全然不知道天下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恐怕再过数年以后,在座的这些达官贵人当中很多人莫说还想锦衣玉食,恐怕就是连活着都会变成一种奢望。
何福康人老成精,虽然坐在文臣那一边,但是隔着老远也看出姜铁心似乎有些兴致不高。他都这么一大把年纪,经历过的事情太多。知道有些祸事是怎么来的,也知道该如何将一场祸事消灭在无形之中。
“国君,如今平淮伯已经从淮国北征回来。老臣斗胆提一句,是不是可以让他和君姬尽快成婚?”
虽然大宴上人声鼎沸,但是他这会一说完,整个大堂内寂静的掉一根针恐怕都能听到声音。姜铁心这会才觉得自己恐怕是小看了众人,在这的人哪有一个是傻子,恐怕都是在演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自己还是年轻了,竟然以为在座的都是蠢货。
这种事情能够决定的只有君襄公,其余人莫说是参与,恐怕仅仅多说上一句话都会给自己惹来麻烦。没有人喜欢麻烦,也就没有人会在此时多说什么。
君襄公放下举在手里的酒杯,然后笑道:“丞相,其余人在私下都管你叫何翁,就是敬佩你年长有担当。今日一看,你果真是当得这个称呼,你的提议甚合寡人之意。”
“谢国君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