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平定洛阳(1 / 2)
第191章平定洛阳
新安的大燕守军早在十日前就得知了刚刚登基一个月都不到的大燕皇帝安禄山,兵败身亡于长安城下,此刻远远见到苏鹤所率大军后,城中守军就全部弃城而逃,一人也未留下。
苏鹤进城后,吩咐公孙莹的堂弟,也就是昔年与他一道拜入云梦宗的公孙康率三百人留下守城,并负责督办附近的粮草军需,看护后续从京畿来的粮队。
其余大军,则马不停蹄地继续向洛阳进发。
两个时辰后,三万玄甲军威风赫赫地列阵于洛阳城西,虎视眈眈地威胁着大燕的国都。
城墙上,即位不过六七日的安庆绪看着城外军阵中高高举起的“唐”字大旗,慌张不已地向身边的大臣问计。
“诸,诸卿……唐军威逼洛阳,朕当如何是好?诸卿可有退敌良策?”
安禄山十一个亲生儿子,除了留在长安城内早就被李隆基处死的长子安庆宗外,其余都留守于幽州境内,唯有最疼爱的幼子安庆绪,被特许留在了他身边。
后来在洛阳称帝建国后,安禄山安排安庆绪留在了京中,他则独自率领众将继续西进,意欲攻伐长安。
当安禄山败亡的消息传回洛阳城后,安庆绪自己都搞不清他的悲伤多一点,还是狂喜多一点。
总之,早就对帝位觊觎不已的安庆绪立刻与严庄等大燕朝臣合谋,趁着其余皇子尚不知情,数日之内就在洛阳城内奉安庆绪为帝,并传文书送往大燕各州郡。
天意竟如此巧合,这位安庆绪此生虽未如历史上那样刺父弑君夺得帝位,但依然选择了那位命中注定的勾连之人——严庄。
安庆绪身后,昔日安禄山的军师,大燕立国后被封为御史大夫、中书侍郎,近日方被拜为丞相的严庄眼珠转动,低声对安庆绪谏言道:
“陛下,先帝兵败身死,葬送了河北最精锐的兵将,如今洛阳城内仅有约莫三千兵马,且大多人心思归,士气不振,兵无战心。不如暂弃洛阳,率众退回河北原籍,如此则可安抚上下人心,方能阻却唐军。”
“另外,河北数千里大地,多有山川河流之险,纵然我军不敌,也可据险而守,然洛阳则无险可依,城门一旦被打破,我等别无他法,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安庆绪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但对于回师河北,他心中也有着别样的心思和考量。
他这个皇帝是打了留守幽州的兄长们时间差和空间差,趁他们还不知情,先发制人,这才成功登基。
但要是离开洛阳,返回河北,那里可是其他皇子们的势力范围啊……
不说与他血脉相连的另外九位兄长,就连安禄山的义子,安庆绪该称呼“义兄”的兄弟就还有张忠志、孙孝哲、安守忠等人。
是的,安禄山这一生酷爱收养义子,除了闻名天下的八千曳落河,还有许多其他义子,大胆地猜测一下,他一辈子收下的义子,恐怕有万人之多。
而张忠志、孙孝哲、安守忠登义子皆是手握兵力的军中大将,在安禄山最信任的田承嗣、崔乾佑等河北六将死后,这些人就是河北军中目前最有威望的将领。
论儒家礼节,义子同样有帝位的继承权,所以难保孙孝哲、安守忠等人会对龙椅没有半点心思。
因此,安庆绪十分担心,他一旦与众人放弃洛阳退回河北,很有可能变成河北残余各势力的众矢之的,沦为各个势力争抢的对象。
而他本人又无重兵在手,也无威望,就算能侥幸不死,也大概率会落得个有名无实的空头皇帝的下场。
一想到这个结局,安庆绪就不寒而栗,内心对出逃京师的想法更排斥了三分,尽管他自己也知道,此刻逃离洛阳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