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高丽版本的“青苗法”(2 / 2)
金魏英微微蹙眉道:“中原有句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而明不过关于民生的策论方才是真正的精彩!”
王质也是眉目舒展道:“您是说刚刚的那名为青苗法的改革措施,若是真的能够实现定然可以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两人上了马车也是对谈了起来,这马车里只有他们二人。
这随行的高丽士子都是各家的子弟,他们的谈话若是传了出去定然会被有心人猜想。
毕竟高丽的皇子与朝中大夫私论国策,那岂不是内外勾结意图染指皇位。
为了避免这等流言蜚语方才再交谈,听到此处王质也是十分认同。
出口说道:“我听闻宋人旧法有常平制度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
“与之相比却是有些呆板,如今此法却是可以将国内储粮当作折算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百姓,那么国内的百姓还有百工之人都能够避免被大族的剥削……”
说到此处方才发觉自己口中的大族正是眼前的金大夫,金魏英就是出自国内的大族。
金魏英笑着说道:“殿下不必在意,若是能够让我高丽实力强盛起来,变成宋辽这样的大国臣并不在意!”
王质激动的拱手说道:“金大夫,高义!”
说到此处他又不禁说道:“此等富民强国之策,这位如何能够如此不设防的直接说出,莫非他真是道德君子?”
他也不禁生出这样的疑惑来,如这般良策又如何轻易的献给他国。
金魏英沉吟思索了片刻,说道:“大宋朝堂之上党派林立,虽然这位杨相公在朝中深的官家信任,可却处处掣肘,且此法施行下去也势必会与一些国内贵族有冲突!”
“想来有太多的顾虑方才无法施展,心里的壮志未酬也只能通过寄托于古人的身上了!”
而王质也是认同了金魏英的这种猜想,在他原本波澜不惊的内心之中也是激起了惊涛骇浪,他已经不满足做一个闲散的的王爷了。
原本的他所想的是等到兄长即位后,做一个着书研读圣人典籍的王爷远离政治中心。
毕竟虽然是亲兄弟可是涉及到了皇权,即使是再亲近的关系都会手段残忍。
可是如今的他却是生出了野心,甚至在想只有登上了那个位置才能改变高丽的未来,自己会是秦昭襄王,而自己的兄长不能带领高丽走向繁荣。
可以说这颗种子是杨秉亲自种进他的心里的,将来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成参天大树。
他并不是一个圣人可以做到普度众生,他已经看到了这个民族背后的狼子野心,谦卑的背后乃是自大。
他可以预料的到的是一旦这个友国逐渐强盛了,自然也会慢慢滋生出野心,到时候那些边疆百姓就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青苗法就是一剂毒药,这一剂良方他相信在高丽也没有合适生长的土壤,那些当地的大族会更加无耻。
如果说大宋的官吏和士绅会碍于朝廷有所收敛,可高丽这个大族和王室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会让那些当地大族更加肆无忌惮。
到那时百姓与大族的矛盾当激化到了一定矛盾后,大族和王室也无法维持所谓的和平,国内的形势彻底的紊乱。
到那时候的大宋插手其中,方才能够做到真正将其成为附属国,成了国土的一部分。
可谓是润物细无声,那时候高丽的百姓不会将大宋视作外敌反倒是视作王师。
高丽使臣递交称臣国表,就在这一年他在高丽投向了一枚暗子,如今只需要静静等候发芽即可了。
有时候国与国的纷争并不一定需要动用兵力,通过外力的手段激化国内的矛盾同样可以做到。
这并非是没有先例,早就在先秦时期,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也并不是就指有谋略的将士,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有名士能够做到兵不血刃的赢得战争或者吞下一个国家。
齐恒公时期管仲将一种绨的面料炒至了天价,然后又不允许本国人栽种,只能向邻国进口。
而如此成本低盈利高的事情让商人眼红,商人逐利所以在鼓动之下,百姓放弃了种植粮食而去生产绨。
最后等到鲁国的农业荒废后,绨的价格一下子降低又将本国的粮食涨价,鲁国自然只能任人宰割。
这面料绨并非必需品,而粮食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鲁国才会变得如此的被动。
在孙集的陪同下,杨秉拿着锄头又回到了农地,如今也到了纷纷回家的时候。
因为对于这个杨大身份的猜测,所以这农人还是颇有顾忌不敢去询问。
反倒是张七平日里两人谈话最多,所以才壮着胆子上前问道:“杨大,你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多人都求着你咧,我看着你一定是县城里的胥吏是也不是?”
他笃信平日里和善的杨大也不会因为他的话而怪罪,即使是那县衙的官吏也不会记恨他。
杨秉对此丝毫不惊讶,今天这番定然只要是一个人都能看得出不对劲,而他也从来不会轻视任何人把其他人当作傻子。
他也不否认,笑吟吟道:“张大哥,我说我的官可比你想的大的多,你信也不信?”
张七听闻也是嘿嘿笑道:“你杨大定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可若是大的没边我张七可不信,我可是见过我们泌阳县的知县的!”
一旁的孙集也是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来,毕竟今天那泌阳县知县还有一众左官可都在场,和这张七离得可不远。
对比他说的话实在是引人发笑,这倒也不是张七撒谎,而是当初他在县城的时候也是远远的瞧了一眼。
若是说面相定然已经模湖不清了,能够记得的也就那一身青色官袍还有些印象了,谁让今天这泌阳县知县穿了一身粗布麻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