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中华原是磁针石 长安岂知故僧人(1 / 2)
话说唐僧幸会了泰婪方丈,因而丢掉了袈裟,却落得浑身轻松;邂逅了牛魔王,返还了膳囊袋,得到的是坦然磊落和赫然欣慰。
唐僧面前的归程也是遥遥不知边际,作为脚行僧,流氓的岁月又煎熬他了,饥渴又纷至沓来,他回首以往岁月,不只是坎坎坷坷的记忆,却品茗出人生真谛来:人只要不挨饿,就没有痛苦可言;平安比钱财还重要,还实际;不与人结梁子,心方才坦荡平和;平生不沾染冤仇是非,方是无愧疚怨念。此时他走在行人稀落的路上,举目四顾,不见村落也无客栈,腹中咕噜,饥渴难耐,渐渐的视野模糊,头重身沉,身飘脚浮,匆匆几步,频频端歇,眼前的路特别漫长,好不容易看到一店家,眼中的希望诱惑着他,他加快脚步,岂料脚不由已,挫个趔趋,摔在地上,他挣扎着爬起来,眼前的店家象打荡的船儿,晃上晃下,左右打秋天似的荡漾。他倾身迈开步子,盼望着尽快赶到店,未料周而复地摔倒,他赶到店前,迷糊地看出店名“君来悦”,心情舒缓,自是轻轻拍打掉浑身尘土,已是喘气昂狭,有气无力地对店小三道:“大善人,行行好!施惠给贫僧一碗粥吧!阿弥陀佛!”
店小三督了一眼唐僧,摆摆手,忙碌得连头都没抬,唐僧以为让他到餐桌等待,他挪动着身子坐到餐桌旁,他左等右等都不见店小三添碗加筷,食客换了一拔又一拔,他复至店小三面前,揖手叩头,礼上加礼道:“大善人,行行好!施舍给贫僧一碗粥吧,阿弥陀佛!”
店小三平和地看着唐僧,默不作声,“唰”地店中食客的目光全聚到唐僧的身上,指指点点,传出卑视的声音,没有食客肯奉待施舍予他。
店小三微笑着摆摆手,唐僧悟出了拒绝的涵意,他默默地垂下头。
恍惚间,唐僧发现店里有一口大水缸,盛满了清澈的水,水里浮着一壳水瓣,来去的食客可以随便喝水,唐僧踉跄地走近水缸,“咕咚”的一口气喝下一肚子水,他饿得实在挪不动步子了,只好端坐在缸边。
这时,走进一个壮年和尚,他驼着一个涨鼓鼓的口袋,来到店小三的跟前,道:“老扳,换盐油醋,打折给我,来一碗面。”
这壮年和尚瞟了一眼唐僧,无动于衷,端起碗,又是加酱又是添醋,又是加椒又是加汤汁,吃得爽爽上口津津有味。
这时走来一个伙计,对壮年和尚道:“师傅,你的米是五十升,换盐十斤,酱五斤,醋二葫芦,还有面一碗,尚余三十三文钱,有钱还是要存票。”
“要存票。”壮年和尚答道,并转口问:“这出家人是哪来的?挑个活给他干,以解他眼前之困顿,莫叫他丢了佛门的脸面。”
唐僧耳尖,听出壮年和尚所吃的面也要付帐的,细想在这里没钱真是行不通啊!
伙计走到唐僧面前问:“师傅,你会做什么?”
唐僧高兴地答道:“会写字,念经!”
伙计道:“我们不做法事,也不用记帐的。你可能挑水劈柴?赶驴推磨?梳堵补漏?”
唐僧为了果腹,只好频频点头,道:“都会!都会!!”
伙计转身,端上一碗满满的面,道:“膳后到后院劈柴!今晚细说酬金,不会屈了你!”
唐僧慢慢挨近桌边,吃过撑饱,体力也渐渐地恢复,便随伙计到后院来,伙计粗略吩咐唐僧后便走了。
后院作工的有七、八个伙计,唐僧一打听,都是些旅途到此囊中盘缠罄尽的客人,挣些盘程便上路,作工三天便换得一天的行脚钱,故有六七天便走,也有个把月至半年的,店中老板待人不偏不倚,大伙们都很满意。唐僧听罢,心始安然与踏实,愉快地断木开柴,劲儿不赖。
傍晚,客人零零星星地少下来,店小三、伙计们和后院几个帮手,围在一起用餐,没有宾主之分,活象一家人。
唐僧道:“贫僧欲回中华,此是何地?”
店小三道:“这是伊尔兰国,东走五佰里便是阳关,我也没去过,只是从往来的商人听来的,你身无分文,怎能到哪?”
唐僧道:“边化缘,边赶路吧!”
“化缘?”店小三摇摇头,道:“在伊尔兰国,没有赖着靠舍施营生的风气,化缘简直就是讨乞,一副卑谄足恭的样子,为人巧佞卑俗,要遭人唾弃。宁添一双手,莫添一张口,人到加冠之年,便得自食其力,到处都是这种风气,乞讨实在是丢人!没面子!!没有人肯帮扶一个力健体壮的人乞讨的,只有自食其力,方能存活,你可要惦量呀!”
唐僧丧泄着道:“这怎么了得?”
“入乡随俗,莫怪我便是,你做三天工,我给你一天的行脚钱,不会克扣你,在伊尔兰国是没有宰客的现象,你也亏不了。”店小三道,“你是出家人,也不妨到附近的清溪寺去,那里也是按工付酬予以接济的,都随你便吧!”
唐僧暗暗地挽着指头,心中念着小九九,道:“贫僧遵从便是!”
翌日,店小三依旧做它的生意,里外张罗,招呼客人。唐僧和后院的几位短工们,结成伙计,推磨劈柴挑水洗擦,配合得十分默契,心中没了累赘,坦然理得,开心极了。
三天之后,唐僧拿到一天的盘据和几件旧衣服,他便别了店家小三,来到清溪寺,果然见到壮年和尚阿枘,原是后堂管事,阿枘引见了主持实惠方丈,唐僧坦白了来意,实惠方丈轻描淡写般道:“不就一个月的盘踞吗?阿枘安排便是!莫要亏待高僧。”
唐僧心中欢喜:还是同门识我寒苦,知我饥馔,解困有望!
傍晚时分,清溪寺陆续涌进大批和尚,竟有三百之众,井然有条地膳食就餐,洗漱就寝。
二更之时,阿纳找到唐僧告知道:“高僧乃行脚之人,五天一盘缠,高僧要待多久都可以!”
唐僧口中应答了,心中惊呆不止:在店小三处,三天才折换一天,眼前竟是“五凑一”,他心中的小算盘也打起小九九来,真是一山还比一山高,云深不知处。他没有得到任何优待,也只得入庙随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一天上午,大雨过后,山野如洗。唐僧随几位同行前往云载山中采药,路经一处奇臭无比的地方,到处是丢弃的死物:牛羊马猫,蛇鼠兔鸟,甚有几具人的骸亥骨,腐尸类类。唐僧一看便知道是个险谷,必栖凶悍之物,道:“不能再走了,这里必有妖怪!”话音未落,“沙”窜出一条长过八尺,比手臂还粗的蝮蛇,随着“呀”的一声,一个叫惜云和尚应声倒地,双手按着伤口叫苦连天,唐僧有备无患,手急眼快,以随身带的布袋套在掌中,摁住蛇的头,恰巧有两位会抓蛇的和尚,好不容易制服了毒蛇,装到装里,而后,找到了毒蛇的洞穴,惜智和惜慧两位和尚娴熟地布好口袋,拿出一小包黄粉,撒在洞口,点火烘熏,一阵浓烟消散,袋里装进了几条蝮蛇。
惜云和尚浑身灰紫,不停地抽搐,唐僧叹道:“救救惜云吧!这些害人的东西真损命呀,阿弥陀佛!”
一个和尚道:“回去告诉师傅,惜云师兄要归西了,不要准备他的夜餐,为他准备法事吧!”
惜云没了声息,他们采挖了一些山药也回寺,路过山涧,惜慧和尚把那些毒蛇沉入渊中,浸毙在袋里,道:“这种蝮蛇非常毒,有害无益,真可妒!”
唐僧道:“凡蛇都可以入药,除於驱风活血,做成料酒,受用很广,丢了很可惜!”
惜智和尚道:“那就挑几味药性相同的草药,与酒渗泡吧!”果然渗泡毒蛇的酒大用于世,疗治诸多顽疾,为清溪寺换来大把大把的银子,受益之人为了记念它的出处,赋名“中华药酒”,于世大有裨益,饮誉颇广。
且说翌日,清溪寺和尚们前往云载山中,欲为惜云和尚做法事,但见惜云和尚端坐在原处,地上流淌着一摊淤血,手中抓着一把野草,不断往嘴里送,众师傅忙问缘故,惜云告诉大家,有一位女施主塞给他一把野草,告诉他要想活命就吃掉这把野草,没想到果真能救命!
唐僧知是牡丹仙子所为,闭口不言,惜智和尚仔细审辨这种无名小草,道:“就叫它作白花蛇舌草吧!”
唐僧不得以在清溪居留了五十多天,与“君来悦”的店小三一来二去也就熟起来,一天,店小三告诉唐僧,有一拔商客前往中华,做个脚力以便糊口,唐僧欣然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