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火上浇油(1 / 2)
燕军士兵如火如荼往城墙上浇热水时,海右司布政使杨茂鑫的心也凉了半截。
大秦内忧外患严重,偏偏这时候海右司也出了事儿。
或者说,事儿早就出了,因为连锁反应,导致这事儿他没办法解决。
这货上任以来,经常巧立名目,苛捐杂税极多,以至于海右司民不聊生。
好在黄河于海右入海,这帮人夏天下水捕鱼,冬天也能凿冰下网,还算有活头。
偏偏这货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海右人好欺负,连河道也不管,以至于今年夏天黄河夺淮,在淮扬入海。
又经一场大旱,到两月前,海右已一点水都没有,距离海边较远的百姓们便开始造反。
还是那句话,反正都要死了,就算拉个垫背的也值,更别说能抢到吃的了。
恰恰这时北元大举南下,皇帝把兵抽走,以至于泉城府被围,杨茂鑫不得不派人趁夜偷偷跑出去求援。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投降
起义军首领单季打出的口号便是不为王权富贵,只要海右布政使人头!
消息传至皇帝这边,令其怒不可遏。
造反军人数已达数万,两月来竟连续掠夺多地,俨然尾大不掉!
高陨、周琛又都有用处,即使龟缩不动,也能令北元忌惮。
除了五千亲兵,皇帝已无兵可调!
于是,皇帝只好命心腹黎昕带四千亲兵前往。
同时,让兵部右侍郎吴伟权、户部左侍郎郝永胜等人去直隶周边各都指挥使司募兵。
黎昕上路时心有不甘。
他和皇帝是在军中结实的。
那时候他还小,是皇帝将他带在身边,赏赐极多,又十分赏识。
这才令他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走到今天。
而今大秦内忧外患严重,难保不会有人趁机谋逆。
比如熹贵妃,这货实际上已经失势,祁相必定蠢蠢欲动。
他真不想管海右司的破事,一直守在皇帝身边。
可皇帝告诉他,皇帝有能力借士族之力稳压这伙人,让黎昕放心。
黎昕不傻,知道这是皇帝在宽慰自己。
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黎昕觉得,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黎昕唯一能做的,就是迅速击败造反军,尽快班师回朝,好让皇帝高枕无忧。
泉城府距洛阳千里有余,往返便最少需要四天时间。
更别说与贼军周旋所需的时间了。
黎昕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陛下能化险为夷。
皇帝则在一脸轻松的送走黎昕后,顿时无比惆怅。
特么的,又是因为北元,又是因为萧绰之死,又和熹贵妃有关系!
皇帝本以为笨人好控制,没想到这货笨到了家。
竟然有可能断送大秦江山!
气不过,皇帝回宫后来到储秀宫,直接把一脸媚笑的熹贵妃掼倒在地,尔后亮出藏在袖子里的柳条,不停抽打。
熹贵妃惨叫连连,不停求饶,却无济于事。
最终被打的满身是伤,躺在床上难以下床。
跪在母亲面前,尚未就藩的伊王萧廷泪流满面。
他实在想不明白,明明母亲一向受宠,今日父皇却一改常态,如此决绝。
“廷儿!”
“你父皇已对我们失去耐性。”
“听娘一句劝,不要再寄希望于陛下传位于你,江山社稷是自己争来的。”
萧廷直摇头。
虽然他才十六岁,但见过的世面不少。
尤其皇帝无故废掉皇后,将其千刀万剐那一幕,更是让萧廷记忆犹新。
那时候皇太后还活着,她出面为皇后求情都没用,更何况皇太后已死,自己母亲不过是个贵妃?
可他不能造反。
父为子纲。
即使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道理纯属扯淡,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家都把这四个字看的很重。
作为皇帝,若你带头不遵守,那么底下那帮野心勃勃的家伙便会以此为由带头造反。
到时候没人支持你,是死是活,只能全看个人造化。
熹贵妃有些难过,写信偷偷联系祁阳,将这一消息告知,甚至还悲观的认为,上吊自杀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祁阳苦笑连连,若是熹贵妃在自己面前,一定得好好骂她一顿。
真特么有病!
萧廷不能弑君杀父,我们可以啊!
到时候再来个黄袍加身,这事儿不就完美解决了?
大不了事后在拉几个人出来背锅,造成一种有人造反,萧廷平反,尔后不得不即位的假象。
反正没人关注真相,就算大伙都知道了,祁阳相信,凭自己的能力,也一定能恩威并施,让野心家和百姓发自内心的不对这件事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