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沙漠中的农田(2 / 2)
“那我们能怎么办?星际移民吗?现阶段不现实,而且我们也是从地球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对抗温室效应,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
“而沙漠和荒漠化土地,则占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3,所以‘沙变土’项目,是对抗温室效应的一种方法,将沙漠变成绿洲,拓展动植物的活动范围,让碳减少。”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将世界的沙漠变绿一半,那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回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标准。”
“我的研究背景是力学,在接触路面力学的过程中,有一天我忽然发现,离散的沙子可以变成土壤,能想象到我从一个学物理的忽然变成了土壤学家吗?这种兴奋感让我几天几夜都睡不好,当然我本质上还是物理专业的哈。”
气氛很欢快,我忽然想到,如果说沙粒在某种足够大的参照物比例下,成为类似于量子的事物,那么物理学家成为土壤学家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土壤的力学特性非常奇特,他天然有两个力学状态,干燥时是固体状态,而加入水,就会变成流变状态,就是说土壤的力学特性赋予了土壤的‘自修复’‘自调节’特性。”
“我们也发现了,土壤和沙粒之间,存在万向结合约束,就是给沙粒直接施加约束,大家都可以来试试。”
跟随易教授一起走到两堆沙粒旁,我们分成两队,在工作人员将约束材料和水加入后,我们开始用手进行翻拌。
谁能拒绝儿时玩泥巴的乐趣重现呢?
随着翻拌,沙粒开始逐渐变得黏着,像土一般!
“是不是很神奇?”易教授笑看着我们饶有兴趣的操作,笑道。
“这一点大大提高了沙粒蓄水能力,这也就是我们整个研究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盘散沙变成土壤。”
洗过手后,易教授和团队带我们来到试验田深处,我们走在一条“林荫”小道。
两边是高大的高粱和向日葵,在烈日下,这两片茂盛的植物带来些许阴凉。
“9年开始研究,经过8年,在16年时我们开始进行实验田的种植,实验成果发布后,农业部也派人前来考察,外界也质疑,会不会是乌兰布和沙漠本来就因为有足量地下水的原因,具备植物生长的因素,甚至觉得这会不会是‘水变油’的闹剧?”
“但直到18年,我们分别在nmg,xj,中东等多地进行沙漠土壤化实验,总面积达到1万亩,这些郁郁葱葱的植物就是最好的说明了。”
此时他叉腰站在粗长的高粱叶下,高粱深红的穗花上是远处起伏的沙丘,强烈的撞色让我按下快门。
“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我们利用‘自然环境修复’的力量,加上对‘沙漠土壤化’这一人工干预,通过种植农、牧作物,让它们收割后留下的秸秆、落叶和根系腐烂在土地中,逐步逐年修复地下土壤,最后实现沙漠彻底土壤化。”
“只要能够让我们国家沙漠的1%土壤化,就是26万亩啊!”
我心中感叹,很了不起的数字!
“所以这项工程一定是开放包容且持久的,我们用7年让毛乌素沙漠消失,当然也能用相同的时间让沙漠变成农田。”
“当然,沙漠作为生态是必要存在,不可能全盘否定喔。”
嗯,爽朗的重庆话。
车子发动,我离开了这个被沙漠捧在手心上的翡翠明珠。
希望在多年以后。
明珠鳞次栉比,簌落华夏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