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青骊结驷兮齐千乘(1 / 2)
片刻之后,众人登上山顶,南心寺瞬间浮现在众人眼前,放眼望去,十数株硕大无比的菩提树将整个寺庙环绕,只留出殿门的位置,如同在招待来客,亦有挺拔苍翠的青松穿插在其中,杏黄色的院墙与青灰色的殿脊在暗红色的晚霞中熠熠生辉。
此刻依然有络绎不绝的来客,结伴而来,有的手悬竹篮,欲行供奉还愿之事。有的两手空空,只为一观准提佛母的宝相庄严。
而李斯羽等人,此刻前来,不知是何目的,或许单纯的瞻仰准提坛法的无上奥义,或许是需要某些问题与有关天下局势的答疑解惑。
待到众人登上殿门,转身回望,有九座不知名的大山将南心山环绕,如同是将相王侯之下,子民的朝拜。
进入南心寺,寺前,有两位身着青色衣袍的小师傅,在大殿前门招待,一旁的沈肃走上前,同这两位小师傅交涉。
言语之中,得知这两位小师傅一人法名真相,一人法名照旧,倒也奇怪,直至小师傅开口解释,才明白其中缘由。
南心寺传承百年,自空、道辈祖师云游后,便分为了两门,一门准字门,以一切法皆是无等觉义为毕生修行,是谓诸佛觉悟,平等一如。另一门则是提字门,以一切法是无取舍义为毕生信奉,即为不作异别,修行自始。
而两门者平日里相互印证,倒也觉得佛法无边,乐趣自言,是以传法世间,凡事一切殊胜,无不如意。
两门者,皆有字辈排行,准字门者,以清净真如海排辈,提字门者,以心朗照幽深论资。
两位小师傅也不是随意挑选的,可能是提前知道明皇等人的行迹,特意被安排出来,因为这两人,如果是熟悉他们的僧侣,自然知道,第三代弟子中,这两人可以称作是接班人了,用来接待众人有些意味深长。
进了大殿,数不清的佛像立于大殿之中,居中的自然是准提佛母佛像,一眼看去,佛母身黄白色,种种纹理附于其身,宝相庄严。
腰系白色裙衣,衣裙上有花纹样式,精妙绝伦,如婆娑世界中繁密佛文,尽道禅机。
亦有缓带绕身,飘逸尘世,同零落之尘埃,随风而起。其神态更是安详自在,无声中阐述世间诸法。
而佛母座下,香案上还供奉着一张当代著名画师所描摹的准提佛母像,佛像四周有光明光焰,是谓“心”法金刚,火中取义,近身昏沉,菩提破妄。
准提佛母不同寻常之处,莫过于三目十八臂。
三目则被阐述为佛眼、法眼、慧眼,其余更高深禅机,倒是不得而知,十八臂上均以白螺宝为钏,表音胜善说法之义,普通人寻求的三目明,以及获得庇佑之力,自然与此相关。
常人虽生有两目,但只能用来观这浮沉世界,说不得其具三目之根本,若能明三目之一,倒不枉走这一生泥泞。
明三目之二,已是人间难得,三目全开,这世间凤毛麟角。
贤明帝王有佛眼与慧眼、天生圣人有法眼与慧眼?
尚且只能开三目之二,何谈三目齐明,只能说,于常人三目齐辉,触不可及。
十八手的庇佑之力,倒是平常人有所求的,每一只手具含甚深微妙之理。
初见准提像者,大都不能知晓准提佛母十八支手所作义理,惟有经过解说才能释其疑惑,而此间深寓的哲理,以平常之事物作为表征,非入门弟子不能知晓。
至于众人,也是在真相照旧二人的解说中有所领悟,解说如下文所述:
“先从准提佛母中央双手说起,一般言作说法印,两手交叠,只为堪破人道贪、瞠、痴三障,以身作法,教人学法,令人证三身因果,即过去身、现在身、未来身。
右第二手作施无畏印,右掌呈五指开立,表征五智之光明义,是令人道中众生无惧无畏,实则大悲深重,故显此手印。
右第三手把剑而持,据说此剑乃智慧剑,能降断三障四魔,除三毒五欲,故以此剑持。
右第四手持一百零八颗佛珠,表智慧为转轮法之义。
其中一颗母珠表本师阿弥陀佛,其余子珠表观音大悲,贯穿一百零八佛珠之丝线,表人世一百零八烦恼,转一珠断一烦恼,以证人间滋昧,具不可思议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