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1 / 2)
殿上众臣不由愣怔,循声望去,却见出言呵斥之人竟是御史中丞石建,皆不禁面露讶异,纷纷将目光移向危坐九卿之列,恍若未闻的太仆石奋。
石家父子向来谨小慎微,怎的今日竟急着跳将出来?
还当众直斥窦浚居心叵测,岂非硬生生与窦氏外戚撕破脸皮,彻底杠上了么?
石奋少时随侍高祖刘邦,后其姊入宫,深受恩宠,石奋则晋为中涓,为高祖亲近之臣。到得文帝朝,石奋已官至太子太傅,太中大夫。
汉帝刘启即位后,在西北六大边郡广置马苑,设牧师官,圈养数十万匹战马,任用年愈古稀的石奋为太仆,位列九卿,掌管天下马政。
石奋膝下四子皆位列朝堂,官居高位,尤是长子石建位居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刘舍的两大辅丞之一。
御史大夫佐丞相理国政,兼管监察,故而设有两丞,一为御史丞,一为御史中丞。
御史丞辅理国政,御史中丞辅理监察。
两者看似平级,但御史中丞居在殿中兰台,外督部刺史,内镇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察公卿诸侯,所握实权丝毫不亚九卿。
石奋身为历经四朝的元老重臣,向来忠君,与丞相袁盎同执保皇派牛耳,若是领着位高权重的四个儿子尽皆靠向太子……
大汉朝臣皆是心有七窍,瞬间便已观出几分风向。
太子势大,朝堂要变天!
遭到痛斥的窦浚更是心下坠坠,阴沉着脸,视线扫过石奋和石建父子,冷哼了一声,却未出言驳斥,似是颇为不屑。
朝臣们却心知肚明,他哪里是不屑,分明是怂了!
大行署的诸多属官更是装聋作哑,压根不敢如往常那般跳出来搅合,向自家大行令表忠心。
偌大的正殿,竟是鸦雀无声,显出甚为诡橘的沉寂。
“咦?”
老宗正刘通缓缓睁开本是半阖的眼睑,恍若大梦初醒般疑惑道:“退朝了?”
他浑浊的双眸缓缓环视殿内,最终将视线落在刘彻身上,满脸迷茫道:“太子殿下,政务都已裁示完了?”
刘彻颌首轻笑:“皇伯祖年事已高,仍是日日上朝,恁的劳心费神。”
“都是为咱刘家社稷,哪有甚么劳神之说?”
刘通两眼微翻,吹着胡子,不以为意的摆手道:“我这老不死但凡尚能动弹,总要赖在这朝堂之上,替列祖列宗好生看护着,免教旁人偷了去!”
刘彻笑意更甚,全然不顾殿内群臣,颓自向刘通躬身作揖道:“日后还得多多仰仗皇伯祖。”
“恁多废话!”
刘通唤过内侍,将他搀扶起身,环视群臣道:“既已无事启奏,都该干甚么便作甚么,赖在这白吃我刘氏俸禄不成?”
见得殿内朝臣皆是愣怔,他复又扭头冲掌印太监孙全道:“你这厮也是白养的,退朝都不会喊么?”
孙全虽憋着笑,却是不敢怠慢,忙是高声宣道:“退朝!”
刘彻只得无奈的摇摇头,迈步下了御阶,径自朝内殿行去。
“还不扶本王回府?”
刘通则是冲搀扶着他的内侍瞪了瞪眼,朝殿门行去,口中颓自喃喃道:“可得好生睡个回笼觉……”
眼见老宗正出了殿门,朝臣们也纷纷醒过神来,跟着退出正殿,朝位于未央宫正西的中央官署行去,一路虽皆默然不语,心内却尽是暗潮汹涌,各自盘算。
御书房内,汉帝刘启听罢孙全的禀报,亦是不禁失笑:“老宗正端是个妙人,父皇倒是真未错看,如今三公九卿中,唯有大行令窦浚……”
“若窦浚近日前往长乐宫求见太后,便来报朕知晓。”
刘启那对狭长凤目中寒光微闪,复又冷声道:“宣中尉张汤入宫。”
……
汉帝刘启为稳固朝堂而苦心谋划时,太子刘彻正在椒房殿内,被皇后王揪着耳朵,一通乱拧。
“母后这是作甚?”
刘彻好不容易挣开魔爪,揉着通红的耳朵,满脸怨念道。
“作甚?你还有脸问?”
王柳眉微扬,没好气道:“你平日若多放些心思在阿娇身上,为娘也不至如此操心劳神。”
“阿娇?她怎的了?”
刘彻疑惑道,与那小萝莉订下婚约不久,他便被封为太子,数年来诸事不断,忙得脚不沾地,哪里顾得上管她。
倒是听闻她平日素与姨母王甚为亲近,时常入宫相伴,想来也是两人脾性相投,都是没甚城府,随行直率之人。
近年来,刘彻与她不过匆匆数面,只瞧出小萝莉成了大萝莉,眉眼倒是长开了几分,端是个面容姣好的娇俏少女。
可刘彻这身子可还是半大少年,即便生出甚么歪心眼,也是有心无力,何况还有诸多正事要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