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纵使相逢应不识(2 / 2)
敏之不以为意,转头邀功一般的笑着,自以为他在清婉面前舞刀弄枪的样子,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英姿飒爽。
“我送你四个字。”清婉垂眸饮着桂花醑,不打算抬头去迎敏之翘首以盼的目光。
“花里胡哨。”
敏之尴尬的刮了刮鼻尖。
“你刚才那段枪耍的,声势有余,章法不足,最多震震寻常人家不谙世事的小娘子。”清婉毫不留情的提点着他,许是因为着急,语气中染了些许怒气,“若是这般上了战场,你是想要我去替你收尸?”
敏之略显惭愧的垂下了头,却还是讨好一般的伸出手拉着清婉,“我好好练,你不要生气。”
清婉自知刚刚说的话过分了些,见他这样,心里也过意不去。
“对不住,是我太心急了。”清婉低头注视着敏之手上因习武磨出的茧,如冷水兜头而下,浇灭了她心头的怒火。
敏之不明白,清婉为什么要这样督促他习武,她这模样,就如同一只走到穷途的小兽,死死的叼住口中最后一块鲜美的肥肉。
直到今日,他自清婉的眼中,看出了鲜有的慌乱与担忧,再未多问,只毅然决然的重新拿起枪支,按照清婉教他的要领,从蝉鸣阵阵的盛夏,挥至寒风凛冽的深秋。
一切正如清婉预料的那样,隆冬时节,朝中便传来了让朝中官宦人家想得军功的青年才俊前往军中历练,随薛仁贵等一众将领,远赴吐蕃征战的旨意。
因贺兰敏之从前在京中勋贵里,武功也是翘楚,再者,武氏族中实在是没有其他可用的将才,身为皇后的阿昭百般思量,最终还是应允了武三思奏遣贺兰敏之远赴吐蕃,清缴敌军的盛请。
她自然知道,武三思想让敏之在军中吃些苦头,所以起初并不同意,而后武三思提的次数多了,她转念一想,左右这场征战,是由薛仁贵带队,薛仁贵至今仍未吃过败仗,且此战粮草齐备兵马充足,还算是有把握,若是此番历练能让敏之涨涨见识,也未尝不可。
贺兰敏之临行前三日,蓬莱殿内。
“这些衣服你拿着,”阿昭又从后殿捧了一叠冬衣递给敏之,“这里面,有件外邦进贡来的金丝软甲,若上了战场,你必得穿着,那刀剑无眼,可不是闹着玩的。”
“还有,边境苦寒,我让尚寝局重新制了一条棉被给你,里面又加了好些棉絮,夜里凉,若是还觉得冷,就把我拿的那件貂裘披上。”阿昭忙不迭的为敏之打点着行囊,大包小包的不计其数,而身旁的杨元柔捧着热茶看着她,难得露出欣慰的一笑。
“还有这些,我问陛下要剑和弓弩,他还不情愿给,说那是从前随他出征过的,这些是裴将军和薛将军亲自去为你挑的,也都是上好的兵器,你可一定拿好。”
敏之垂眸看着怀中沉甸甸的棉被和毛色鲜丽的貂裘,还有面前一整箱银光闪耀的剑弩,近乎无奈的婉拒着,“够了够了,真的够了姨母,知道的以为我是去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去边境安家的了。”
“你姨母那是心疼你,怕你有什么闪失,就别推辞了。”杨元柔也在一旁帮着阿昭说话,还不忘将手中的热茶递给她。
“绾绾今日怎没来,我还当她与你一道进宫了呢?”一刻钟后,阿昭满意的注视着几乎洗劫一空的蓬莱殿私库,才发觉清婉今日并没有陪着敏之一同进宫。
“绾绾在府里,说是要帮我重新淬炼兵器,根本没空进宫。”提起清婉,敏之不由得红了脸庞,眼睛却亮闪闪的,“亏的有绾绾,这几个月日日带着我练武,将她的独门武功都教了我许多,否则乍然就叫我去,我都胆战。”
“那便好,”阿昭听敏之这样说,愈发赞叹道,“绾绾这孩子,从前只觉得她伶俐,现在看来,倒也心细,她那些兵书果真不是虚读的。”
“你不也是一样吗?”杨元柔端起手炉笑意盈盈看着阿昭,声音慈爱而温柔,“从前在家时,我还想着,你这风风火火不让须眉的性子,往后嫁人了可怎么好?如今,看你调度后宫井井有条,又替敏之和孩子们想得这般周到,与陛下恩爱非常,我便是此刻阖了眼,也能放心了。”
“阿娘,又胡说。”阿昭听了杨元柔的夸赞,心中虽欢喜,但听见她又说什么朝不保夕的胡话,不由得皱了皱眉,“我阿娘需得长命百岁,至少,也得亲眼看到敏之和弘儿的孩子都长大成人。”
代国夫人被阿昭逗得捧腹而笑,用手刮了刮阿昭的鼻头,如旧时一般笑她,“就数你嘴甜。”
“那可不,外婆得活成老神仙。”敏之见状也赶忙跑到杨元柔膝前,杨元柔见他如今孑然卓群的模样,欣慰的抚了抚敏之的额头。
“咳,”李治不知何时已站在殿门外,看着面前的三人亲密无间的样子,不由得用咳嗽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阿姑也在,”李治跨步走进蓬莱殿,手中还捧着一个沉甸甸的盒子,阿昭见状赶忙绕到门前去迎。
“沉,你拿不动,”李治并不松手,转而对敏之说道,“贺兰敏之,你拿着,反正是给你的。”
敏之闻言,恭恭敬敬的将盒子放在案上,里面赫然躺着当年随李治出征的那柄长剑。
剑身光华流转,不像是经年未用的样子。
“拿好了,”李治不放心的嘱咐他说,“你小子若把它弄丢了,我打断你的腿。”
敏之嘿嘿笑着,如获至宝般捧着剑细细打量,在空中嗖嗖比划着,利刃拨云雾,剑鸣如破空。
李治下意识的将阿昭向身后拉了拉,“小心些用,这剑厉害着呢,你若是这一次凯旋而归,朕就将它赐给你。”
“多谢陛下!”敏之笑意盈盈的谢过李治,“末将必不负陛下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