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2)
写这部作品的初衷,有很多。
大概是无意间读到的贺兰敏之的墓志,或者是看见武则天亲手写给李治的哀册文,或者是向往史书中记载的盛唐夜里,笛声清脆,糕饼飘香。
我向往唐朝街道的熙熙攘攘,向往岁岁除夕的长安灯火,我向往流光溢彩的诗词盛宴,向往清晨的汤饼冗长的夜巷,我想知道我的角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与之矛盾的是,我不喜欢封建礼教的约束,不喜欢深宫庭院的权谋争斗,还有封建时代底层人民卑微的自尊。
于是,这部作品诞生了。
虚构,但不完全虚构。
至少从时间线来看,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的走向是大抵一致的。
大到人物原型,史实记录,泰山封禅,兵败大非川,贺兰敏之流放雷州,太子李弘因病早逝。
小到诗词格律的押韵,烹饪工艺,除夕习俗,宫廷楼阁的布序,衣食住行,封禅典礼的礼服,乃至婚丧嫁娶的习俗。
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一切,皆有出处。
这一切看似容易,但要细细写来,也非一日之功。
就比如,贺兰敏之。
我原本定给他的人设是,热情,张扬,喜食辛辣。
而后,我发现,唐朝没有辣椒。
既然如此,那就,花椒。
人物的设定,是这部作品虚构的所在。
设定之初,我对所有的角色都有所保留。
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缩影。
“众将士听令,援军就在大非川外,跟随我,我带你们回家!”
杨清婉一名,取自《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名唤清婉,性情却与本名大不相同。
多了刚劲果敢,一柄红枪立于阵前,红衣飒飒间,挡了多少敌军性命。
少了婉转柔情,不过那也无所谓,毕竟女孩不应该只有一种样子。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味甘甜,枳亦可入药,并无高下之分。”
这话出自杨清欢之口,一个看起来唯唯诺诺,温恭知礼的女孩。
如果说杨清婉是令父母骄傲的掌上明珠,杨清欢与之相比,仿佛一直是陪衬。
她自幼不被父亲重视,不被母亲关爱,所以,当秦淮出现在她生命中时,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哪怕那光亮只一瞬,却已足够慰藉半生。
虽说她拿了反派剧本,但不是所有受过不公正待遇的人,最终都会成为反派。
不论命运施加给她多少苦难,她始终执着向着光亮,永葆温柔与善良。
我欣赏她,就如同欣赏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平凡人,渺小而坚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下贺兰敏之,字常住,号扶桑居士。”
贺兰敏之,一个古往今来都声名狼藉的人。
但墓志里关于他的记载,却与史书中大相径庭。
“至矣周公,克明克聪,风情外朗,神彩内融。潘江沃日,许月澄空,飞文染翰,为伯为雄。”
曾几何时,那少年鲜衣怒马,官拜弘文馆,又可曾想过,自己终有一日,也在漫漫黄沙间了此余生,尘封的真相,逝去的过往永不见天日。
或许,他不该是这样。
他的人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该被百年后素昧平生的人盖棺定论,不该被人肆意涂抹篡改,成为政治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那曾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纵使身死,也该身归天地,化作人间山河。
后人只字片语,何谈一生功过。
“哪怕有一天,我离开你了,你记住,冬日里的第一朵梅花盛开时,我便会回到你身边。”
他是唐高宗李治,被后人传了千载的懦弱无能。
但他分明不是,于政治,于军事,于君王权术,比其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深知,这样一个人,让他毫无保留的去爱旁人,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这是我撰写这部作品,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私心。
“等你醒了,我就将最近的事讲给你听,我会让你看见,河南道不再哀鸿遍野,吐蕃之战我朝大获全胜,所获牛羊无数,我会把弘儿的身子养好,等你醒了,我再唱曲给你听,再做点心给你吃,我们遍赏群山,看花开陌上,人间清平。”
很少有人能赋予一代女皇武则天这样的设定。
亦不同于唐太宗赐名的武媚,我替她拟了一名,武昭懿。
昭字取自《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懿字取自《诗经》,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旧唐书中亦有云,昭懿,光明美好之意。
这是每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由衷的期许。
我知道,与正史记载的武则天不同,我的她,善良温柔,坚强果敢,亦有几分沾染尘世烟云后,依旧难得的赤子之心。
如果没有后世史官的肆意篡改,或许她本该是这样的人,或许她,原本就是这样的人。
哪怕我知道,她与李治,不会如此恩爱非常。
或许李治给她的爱,不会逾越生命,甚至弱于王权尊卑。
但在我的作品里,李治必须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