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相王之议(1 / 2)
周代之前,无论是作为华夏始祖的黄帝、炎帝,抑或是身为天下主宰的夏商两朝主君都是将“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等到了商朝末年,身为商朝臣属、周人首领的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帝辛的大军,由此建立了此后整整长达八百年的周王朝。
周王朝建立之后,或许是因为自己是以臣子之身讨伐君主的缘故,又或许是出于安抚列国诸侯的考虑,武王姬发并没有用“帝”这个称号而是选择自贬为“王”。
自此之后,“王”便取代了曾经的“帝”,成为了周朝统治者的称号。
周朝国力强大之时,“王”这个称号乃是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称号,天下诸侯也无人敢冒着触怒周天子的风险而自立为王。
可是伴随着周朝引以为重的军事力量在历次战争之中的不断消减,周王室威严的江河日下,天下之间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股敢于触怒周王室威严的势力。
而这股势力的名字便叫楚。
数百年前的夏商之时,楚人的先祖因为在中原之地斗争失败而不得不迁往南方,成为了一个与诸部蛮夷杂居的部族。
同样是商朝末年,楚人的首领眼见周人势大预判他们迟早会吞灭商人,于是北上前往周人故地岐丰之地为其吞灭商人出谋划策。
不过楚人首领这般殷勤的举动显然并未被周人放在心上,一直到了周武王离世、周成王继位之后,楚人首领才被授予了一个小小的子爵。
面对周人上层赤裸裸的轻视,面对其余那些不是公爵就是侯爵毫不掩饰地讥笑,被他们视作蛮夷的楚子并没有因此而暴怒,而是选择默默回到封地积蓄着实力。
不过就在楚子返回自己的封地之后不久,一则流言却是在那时还很小的楚地流传了起来。
楚人,不服周。
时间如同流水一般匆匆而过,就在周王室内部的危机日渐趋于明显之时,身在南方的楚国的力量却是在一天天地变强。
当楚子之位传到那个名为熊渠的英主手中之时,其凭借着兵强马壮的楚国大军一举击败了随国的军队并迫使随国向日渐强大的楚国称臣纳贡。
在听到随国的国君提到愿意替自己向周天子求爵之时,刚刚取得大胜的楚子熊渠表示楚国的爵位如何需要周天子赐予?
于是,不满周王室许久的楚国正式宣布自立为王,而说出这番话语的这位楚子熊渠便是楚国八百年历史上的雄主之一,楚武王熊渠。
面对楚国这般明目张胆地不将自己放在眼中,当时已经因为躲避弑父阴影而将国都迁到洛邑周室天子当然是十分愤怒。
可是当时的周天子已经不是周朝初年那个说一不二的天下主宰,而楚国也不再是那个对于自己仅仅被授予楚子而忍气吞声的国家了。
在楚国强大的国力及军事力量面前,当时不过一个二流强国实力的周室天子也不得不忍气吞声,事实上承认了楚国自立为王的行动。
如今粗略算来,从春秋初年楚国的自立为王到如今这个列国争先的战国时代,天下已经走过了大概三百余年的岁月。
放眼过去三百余年的这个天下,能够被列国诸侯敬称为王的也不过楚国、吴国、越国还有身处洛邑的周室天子。
此刻郢都城中、楚王宫里的楚国令尹屈宜臼的这一道谋划,分明是要在这区区几家之中再多添一位啊。
满脸无比复杂地神情望着自己面前的这位楚国令尹,楚王芈臧轻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令尹为何会提出相王这一建议?”
“是啊,令尹此项谋划,景言心中也是颇为不解。”在楚王芈臧的话语落下之后,一旁脸上同样带着疑惑之色的左徒景言随即出声询问道。
“为何?因为这是老臣所想到的拉拢秦国的最好方法。”
说完这句看了看自己面前满脸不解的楚王芈臧,又看了看一旁同样有些疑惑的左徒景言,令尹屈宜臼缓缓向两人抛出了一个问题。
“王上、左徒,两位应该知道百年之前天下诸侯公认的四大强国乃是晋、楚、齐、秦四国,其中尤以晋国和我楚国最是强大。”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放眼当今之天下曾经的晋齐秦四国又剩下了几个,而如今天下之间的第一强国又是哪位呢?”
说完之后令尹屈宜臼的声音便缓缓消失在了大殿之中,而伴随着周围那一片的寂静,楚王芈臧与左徒景言两人的大脑开始飞快地思考了起来。
顺着令尹屈宜臼首先提出的那个问题,两人首先开始思考起了曾经如日中天并几乎将楚国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齐晋两国的命运。
因为春秋初年曲沃小宗取代翼地大宗所埋下的隐患,曾经那个令天下诸侯心生畏惧的晋国几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分裂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