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王篇七(1 / 2)
楚国,会稽军营。
“军营重地,来人止步。”
伴随着值守营寨的楚军士卒的一道洪亮的喝止声,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那戒备森严的楚军大营之外。
待到前方马匹发出一阵嘶鸣,待到马车车轮逐渐停止,马车车厢的帘子被驾车的御手缓缓地掀起。
望了望前方那一座竖立着楚军旗帜的营寨,马车之中的楚国大司马昭奚恤仔细地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服饰,然后手持一根节杖徐徐走下了马车。
随后,在营寨大门之前一干面露戒备之色的楚军士卒的注视之下,大司马昭奚恤一步步地走到了他们的面前。
只见大司马昭奚恤手持节杖向着郢都方向躬身一礼,带着几分恭敬的神情郑重说道:“大司马昭奚恤奉大王之命前来会稽,有要事面前上官将军。此乃大王节杖,见杖如见大王。”
嘴中缓缓吐出这一番话语之后,大司马昭奚恤这才将视线缓缓转向面前的楚军士卒淡淡说道:“烦劳前去禀报上官将军。”
大司马昭奚恤这一番动作下来,前方楚军士卒原本的戒备之色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则是无限惶恐之情。
虽然他们只是楚军之中的一介小卒,但是屈昭景三族的威名可是传遍整个楚国的,更不用说眼前这位是奉了大王的命令而来。
震惊过后反应过来的楚军士卒顿时便不敢怠慢,连忙齐齐向着大司马昭奚恤行了一个大礼。
“还请大司马稍待,小人即刻前去禀报我家将军。”
这句话刚一说完,作为值守士卒之中的一名军官便迈着火急火燎的步伐,冲入了身后的楚军大营之中。
看着这名楚军军官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自己视野之中的同时,大司马昭奚恤的脑海之中不禁浮现了此行的前因后果。
一月之前,秦国派出典客高嶷出使楚国,借此机会秦国与楚国重申了双方之间一直以来的盟友关系。
此后,顺利达成此行目的的秦国典客高嶷心满意足地回返了秦国,而另一边的楚王芈良夫也确认了之前令尹景言的进言。
那便是至少在短时间之内,秦国不会对楚国以及楚国的对外扩张有所行动,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楚国最佳的对外扩张期。
在确认了这一大前提的情况之下,作为楚国最高决策者的楚王芈良夫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对原本越国之地北方、那个建立不久的吴国下手,期望在秦国反应过来之前将这整个东南之地完全收入囊中。
到时候拥有了长江中游的荆湘之地与拥有了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的楚国,便可以实现自己独霸整个南方之地的伟业。
自从这个看起来有些大胆且极具诱惑力念头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楚王芈良夫无时不刻不想着如何将它变为现实。
于是在经过了多日的思考之后,身为统管整个楚国军事的大司马昭奚恤便收到了来自楚王芈良夫的王命。
前往如今楚国所占据的越国故地,坐镇曾经的越国都城会稽,筹谋并推进未来对吴国的攻势。
以上便是大司马昭奚恤此刻站在会稽楚军大营之前的缘由。
也就是在营寨大门之外的大司马昭奚恤回忆着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时候,他的耳畔突然响起了一阵厚重且整齐的脚步声。
当他从自己心中的思绪之中醒转过来并抬头向前之时,他前方原本紧闭的营寨大门缓缓开启,紧接着一队身穿皮甲、腰悬长剑、手中还攥着一杆锋利长戈的楚军精锐便来到了他的面前列队站好。
“上官将军到……”
又是一道从营寨之中传出的洪亮报号声后,大司马昭奚恤就看到一位沉稳干练的将军在那队楚军精锐的军礼致意之下一步步地来到了他的身前。
望着这位初掌兵权的大司马昭奚恤,作为楚国名将的上官祖钊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军功而有半分怠慢。
几步之下来到了这位大司马昭奚恤的身前,上官祖钊连忙躬身行礼道:“末将上官祖钊,拜见大司马。”
上官祖钊这一番动作自然是没有逃过大司马昭奚恤的视线,而他表现出来的善意也自然被大司马昭奚恤感受到了。
大司马昭奚恤虽然出身显赫,但是他一直以来秉持的却是宽和待人的信念。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如今眼见将军上官祖钊对于自己的温和态度,大司马昭奚恤自然也选择以更加温和的态度回报。
看着眼前躬身而拜的将军上官祖钊,大司马昭奚恤连忙快步上前,一把扶起了他。
“上官将军不必如此。将军这些年来率军四处征战,为我大楚击败魏国、拿下越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将军是奚恤的前辈,该是奚恤拜见将军,又怎么能受将军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等到将上官祖钊扶起身后,大司马昭奚恤与他视线对视,郑重说道:“还请上官将军放心此番奚恤来越,乃是为了辅佐将军而来,绝不会随意干涉将军的行动。”
听到大司马昭奚恤说到这里,对面将军上官祖钊的神情忽然一动,他立时明白或许眼前这位楚国大司马从此之后便要在会稽长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