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各方的反应和应对(1 / 2)
五太保回转晋阳!
薛怀义还没有到达,而武攸绪已经在接管城防,这让他感到很是着急。
对之前让薛怀义磨磨蹭蹭赶路,感到有些后悔。
被武攸绪抢了先机,将来论功行赏,将被武攸绪力压一头。
罢了,先以大局为重。
五太保没有离开晋阳去迎接师父薛怀义,而是找上了武攸绪。
武攸绪一进晋阳,就以圣人令剑接管了晋阳城防。
调兵遣将严防以待。
得知五太保来了,知道他的来意。
二人一番密谈,达成了合作协议。
哪曾想,薛怀义还没到达,快马加鞭的李多祚反而来了。
李多祚怀揣着圣旨,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晋阳总管,还奉旨统辖薛怀义和武攸绪两部。
李多祚接管了晋阳城防,他的征战经验远非武攸绪所能比拟。
一边加固城防一边治理民生使得晋阳不乱,同时还派出了大量的探骑前往前线打探消息。
薛怀义姗姗来迟,也只能成为李多祚麾下的一员偏将。
“雍王大胜突厥人,活抓元珍!”
当雍王大胜突厥人的消息传到晋阳,全城军民百姓都沸腾了。
他们欢呼,他们雀跃。
对于广大军民百姓而言,战争结束了,就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不用再担惊受怕提心吊胆。
老百姓的愿望,就是这么简单,所要求的,无非就是能过上太平日子。
可对于上层人士而言,想法可就多了,特别是一些人,得到这个消息,更感到紧张了。
雍王大胜突厥人,说明他已经彻底掌控数州兵马,得到河东民望。
那么接下来,就是李贤会如何抉择了。
造反?
还是让出兵权回到神都将命运交到圣人的手里?
这两个选择,雍王必将做出抉择。
李多祚、武攸绪和薛怀义,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如果李贤造反,晋阳将首当其冲。
挡住李贤叛军,封侯拜相封妻荫子。
挡不住,与城俱焚。
当李多祚收到张柬之快马送来的急报后,一颗心就落回到了原处。
“雍王押送突厥俘虏进京,大家等着去迎接喽!”
雍王李贤移交兵权给王孝杰,押送突厥人进京献俘,这件事犹如一道飓风刮过晋阳城。
全城再次沸腾了。
“雍王神武,壮哉我王!”
晋阳百姓如何迎接进京献俘的雍王,就不去述说了。
薛怀义和五太保面面相觑。
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事啊!
李贤这个胆小鬼,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不造反了呢?
薛怀义不住地咒骂李贤。
武攸绪对李贤倒是心生敬意。
唉,要是不姓武,那该多好啊!
……
黑齿常之对河东战局,怀着深深的担忧之心,率领三千亲卫营从幽州一路沿着桑干河西往云州。
漫长的桑干河两岸,都是肥沃的土地。
这些年因为突厥人时常入寇,导致沿河两岸日渐凋敝。
良田已经荒废,杂草丛生。
“大唐,经不起内战了!”
黑齿常之叹息。
黑齿常之现年已经55岁了,他不是汉人,而是出身于百济,任百济达率兼郡将。
先帝灭亡百济后,黑齿常之率领民众抵抗唐军。
龙朔三年,受招抚降唐。
至此,黑齿常之就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唐人,对先帝和圣人忠心耿耿,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内心深处,比大多数唐人,还要期盼大唐能够更加强盛。
当黑齿常之踏入云州地界时,得知河北军还有三千人在塞北固守以待。
当机立断率领三千亲卫骑,快马北上。
自己的兵,自己去救。
舍命,也要救回来。
这就是黑齿常之统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