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唯快被破(2 / 2)
别说反舰导弹,就算是由潜艇发射的鱼雷都很难命中它们。
远征舰队的护航舰除了自身标配的近程防御系统之外,都外挂了不少近防炮。
舰队可以搭载上千架反潜直升机,按照八班,每班三小时来滚动推进,每个班次都可以有上百架反潜直升机同时在舰队外围执行任务。
留给波斯潜艇与导弹艇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他们不是不能取得一些战果,只是想要获得辉煌胜利,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是舰队里还有不少安装了俄式130毫米双管舰炮与西方127毫米舰炮的战舰,大口径舰炮几乎一发就可以摧毁一艘导弹艇。
命中率感人不要紧,远征舰队的舰炮足够多,还有大量76毫米射速炮可以用来堵住火力缺口。
在三十公里外的海天交界线上,众多舰炮炮弹落点形成了一道极为宽阔的惊人水幕。
而在此之前,明军舰载机部队已经摧毁了近九百艘导弹艇。
这些玩意在海面上机动灵活,用反舰导弹非常难以摧毁。
所以舰载机飞行员都使用速度更快、过载更大的空空导弹来射杀猎物。
像排水量只有50吨的高速导弹艇,其实就是一种海上小脆皮。
哪怕空空导弹装药量再小,一枚也能将其炸成一堆碎片。
但不能确保命中率,因为海面上的目标太多,容易互相干扰。
明军飞行员迫不得已,只能采取双发齐射的攻击方式。
同时还要降低飞行高度,这就给了对方反击的机会。
超过一百架“王鹫”、“台风”、“阵风”被76毫米舰炮直接击落。
但波斯导弹艇部队的任务不是防空,而是反舰。
在没有摧毁明军舰队之前,防空战果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突击行动,危险程度算得上是九死一生。
余下的三百多艘导弹艇完全没有折返的迹象,义无反顾地冲向目标。
没等用肉眼看到敌人的战舰,便遭到了对方舰炮的疯狂阻击。
一道道水柱在导弹艇旁边骤然升起,这就是最危险的信号。
说明已经进入舰炮的射程里了,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一艘不幸的导弹艇被炮弹直接命中,瞬间就变成了绚烂的烟花。
这并非偶然,很快就有导弹艇接二连三地被炮弹打成了纷飞的碎片。
大明远征舰队的近防炮早已开始工作,敌人发射的第一批反舰导弹已经飞到了跟前。
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了八成左右的部分,余下两成则只能交给近程导弹与近防炮来负责。
来袭导弹总数超过八百枚,迎接它们的是超过两百座“拉姆”、“卡什坦”、“密集阵”等近防系统。
平均一座近防系统只要拦截不到五枚反舰导弹,而且都是亚音速的导弹,摧毁它们的压力并不算大。
从大礼包里召唤出来的英、俄、印、西四国的战舰,虽说各有长处,但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近防能力都差不太多。
不是很突出,也没有明显的短板。
在一个方向上想用四五枚反舰导弹来摧毁一艘战舰,其实并不容易。
只要不是腹背受敌,近防炮根本不需要进行180度转向。
炮口调整的时间越短,拦截目标的效率就越高。
在新西兰海战的时候,联军用大量的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就见证了倭军舰队强大的防空能力,这还是在对方没有外挂近防炮的情况下。
大明战舰由于不在乎隐身性能,纷纷外挂了近防炮,近防能力自然更为出众。
四大礼包,加上自己制造的战舰,使得大明舰队里的战舰五花八门,简直跟饺子馅一样,已经完全不需要追求隐身能力了。
揭暄的看法与某皇帝一样,想要打赢眼下的海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好看只是赏心悦目,实用才是取胜之道。
所以波斯导弹艇机群发射的两个批次,加起来上千枚反舰导弹,最后只取得了一艘驱逐舰、三艘护卫舰、九艘商船的战果。
尽管大明远征舰队没有做到毫发无伤,但这种程度的伤亡也是无关痛痒的,完全在揭暄的承受范围之内。
反而是对方的导弹艇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跑回去不到一百艘,大头都喂鱼了。
负责反潜的直升机机群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已经得到确认的是击沉了敌方四十五艘潜艇,另有约八十八艘还在核实之中。
揭暄可以猜到,对方出动了导弹艇,必然在水下会有所动作。
潜艇要么与导弹艇协同作战,要么与导弹艇打个时间差。
让潜艇打头阵,等大明舰队忙于反潜,导弹艇再杀过来。
让导弹艇打头阵,等大明舰队疲于应付反舰导弹,潜艇再在水下发射鱼雷。
最终潜艇所取得的战果还是大于导弹艇,有八艘驱逐舰、十五艘护卫舰、三十一艘商船遭到重创或被击沉。
揭暄不清楚侯赛因手里到底有多少艘潜艇,但从目前交战的情况来推测,肯定不会少于三百艘。
乐观地说,是役打掉了对方大约一半的潜艇。
反之,侯赛因就可能还有超过两百艘潜艇可以投入作战。
这玩意对己方舰队的威胁极大,所以揭暄要求将之前获得的EMP-145MP、PC-235、P-1海上巡逻机,连同己方制造的同类型飞机都投入到阿拉伯海北部的反潜作战中。
这些巡逻机的飞行速度比直升机更快,续航力与滞空时间也比直升机更长。
有舰队保护,巡逻机也不想用担心被敌机给击落,专心反潜就行了。
就算侯赛因想玩“空、潜、快”战术,也得看看对手是谁!
更别说外侧还有图尔维尔所指挥的法国舰队,他们要是疏忽大意了,那就更有意思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马虎大意的法国舰队就被击沉了四艘驱逐舰与三艘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