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各方博弈(1 / 2)
马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以骑兵为作战力量,只不过多尔衮用了一点小伎俩,把索别斯基坑得不轻。
用专业词语描述就是“战术技巧”,相对落后的一方肯定是要吃亏的,就像当年清军对阵明军时一样……
堂堂大清王师,就算打不过人多势众且擅用火器的东方蛮子,也必须对西方蛮子痛下杀手才行,不然广阔天地就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了。
能在短时间内便取得一场大胜,多尔衮当然很高兴,但由于见过大风大浪,故而丝毫没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
估计歼敌在六万至八万之间,通过俘虏供述贼首在是役投入的总兵力,料想是能打掉对方一多半人马了。
只要使其不能轻易南下就行了,北上追击的事情,多尔衮根本就不打算去想,因为波兰已经去过了。
能够让大清王师“帮助”摩拉维亚的百姓收庄稼,多尔衮就心满意足了。
一切顺利的话,王师在入冬之前再班师回朝即可。
走得越晚,对本土的粮食依赖就越小。
既然摩拉维亚的庄稼长势良好,那大清天兵们就实在没必要回家吃饭了……
由于多瑙河的阻碍,多尔衮也没法带兵去堪称花园般的城市的维也纳去看看了。
不得不说,这是个小小的遗憾。
可只要王师未遭重创,以后总有机会兵临城下的。
根据探马来报,位于布达佩斯外围的对阵双方,似乎还没动手。
双方的主帅还真有耐心,不过多尔衮更有耐心,而且胃口更大。
鉴于波军主力已经在布达佩斯与马丁接连遭受了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
神圣罗马帝国的主力还被牵制在布达佩斯城下,根本无暇顾及摩拉维亚。
多尔衮便写信上奏顺鸡皇帝,再增派二十万兵马过来。
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将摩拉维亚的庄稼收成全都搬到大清去……
此番并不需要派精锐部队,只要会骑马就行。
哪怕粮食运不走太多,在半路上吃光都可以。
摩拉维亚是帝国境内,一切物产都可以用来消耗。
多尔衮所部先是在波兰腹地所向披靡,而后在摩拉维亚又战胜了波军主力。
等捷报传至圣京(哈尔科夫,顺鸡自然龙颜大悦,文臣武将们也对睿亲王的功绩交口称赞。
只有豪格依旧不苟言笑,认为多尔衮无非是出兵赶上了好时候,乃至运气所致,而非眼光独到。
如若不然,定遭惨败……
至于调派二十万人过去运粮加吃喝,顺鸡当然非常赞同,哪怕在本地收庄稼,苦力们也是会大量消耗粮食的。
摩拉维亚有现成的粮食,干嘛不派人过去大吃一顿?
哪怕最终未能运回来一粒粮食,能在对方的地盘上白养二十万人一个月也是值得的。
摩拉维亚东部其实并不与清国的西部接壤,中间隔着奥斯曼的地盘。
不过彼此相距不到五百里,而且奥军的东北部主力现在只集中在瓦拉几亚(罗马尼亚地区。
部署在东喀尔巴千山的北部地区的兵力非常有限,对清军的越境行为也是熟视无睹。
只要不打自己就行了,清军去西边干嘛,奥军全当没瞧见……
有檬古诸部以及哥萨克的帮助,加上西征携带的牲畜,使得清军完全不缺马匹。
除了用来防御蛮明与罗刹的二十万人马,以及五万警惕波军动向的部队之外。
经过一番集思广益,顺鸡便调集了四十万人到摩拉维亚去打牙祭。
比多尔衮在信里的预期多了整整一倍,因为听说可以随便吃喝,使得各部变得都很积极。
等四十万蝗虫大军抵达目的地之后,摩拉维亚这边的情况也如睿亲王所概述的那般。
这便等于在摩拉维亚的土地上,一下子有了六十万只巨型蝗虫!
让庄稼和农户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交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的农税就别指望了。
不像以山地为主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境内是平原居多,对清军骑兵完全没有地形优势。
六十万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在其境内恣意妄为,连吃带拿,可谓嚣张到了极点。
利奥波德早已接到了告急信,但自己的主力被牵制在布达佩斯,而索别斯基已经战败。
外援帮不上忙了,自己又无暇分身,只能从本土调兵去救援摩拉维亚了。
但想到清军的数量据说达到了跟此前自己所部一样的七八十万的时候,利奥波德又犹豫了。
毫无疑问,对方以骑兵为主,在平原上的机动能力极强。
自己派去的救兵以步兵为主,骑兵最多能派过去十万,还不是精锐。
一旦骑兵孤军冒进,被对方重创,步兵又难以及时抵达战场。
这样的话,己方获胜的几率就很低了,甚至会遭到一场空前的惨败。
从集结到出征抵达目的地,少说也要一个月以上,届时恐怕清军都已经撤出摩拉维亚了。
思前想后,利奥波德只能选择暂时咽下这口气。
等在布达佩斯击败了侯赛因,再找机会向清军报仇。
可是侯赛因似乎根本就不着急给布达佩斯的守军解围,一点主动进攻的迹象都看不出来。
从夏季等到入秋,绍姆贝格着急也没办法。
对方就是不动手,所部又不能放弃现成的战壕,去攻击敌军。
起初利奥波德与绍姆贝格都不知道侯赛因在等什么,但接到来自摩拉维亚的告急信之后,两人便明白过来了。
有了大量清军在己方腹地来回折腾,侯赛因就有了倚仗,完全可以等己方撤退再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