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办事老到的朱老爷(2 / 2)
朱庆瑜正了正衣帽,抚平胸前,捏了捏袖口,大步走去。
到了门口,也不用多说,来到看门人面前,弯了弯腰,递过手,朱庆瑜就进了个小院子。
进了院子,就看到一间屋子灯火通明。朱庆瑜快步而入,就两张陌生面孔。朱庆瑜不多说话,报上姓名,递过地契和门面凭证。等其中一人登记无误,另一人验证无误,挥了挥手,朱庆瑜赶忙离开了。
朱庆瑜跨过大门,再和看门人递过一次手,就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
朱庆瑜回到街角,松了口气。袖口里还有几份递手的,没有送出去。老友是个厚道人,打点到位了,朱庆瑜还要找个机会,再感谢一番。
朱庆瑜再转过两个街角,朱政和轿夫都在这边等着。朱政赶忙掀了轿帘,让老爷坐进去稳稳气息。
走出一段路之后,朱政喊了声老爷。朱庆瑜掀开窗帘,点了点头。
也不用朱庆瑜交代,分两路,朱政去客栈结账,轿夫继续往南安郡朱老爷家赶路。就这样连夜回了。
朱庆瑜在轿子里把前后十几天的事情再滤一遍,没有什么纰漏,放心不少。江陵郡和南安郡虽然是近邻,但是坐轿子,还有几天路要走。不急,回程,就可以放心逛逛了。
朱庆瑜虽然破了财,却并没有丝毫颓废,也就是小几千两白银,就是找机会送,也送不出手。况且,已经登记上了,那不是又多了层护身符?
朱庆瑜想起那个青衫读书人临走时说的几句体己话,深以为然,自己以前没看明白,也是眼光浅了,吃了不小的亏。
那青衫读书人说的其中一句话,朱庆瑜事后想了很久,越想越妙不可言。
青衫读书人说:“下边来的好处,上边来的小敲打,都是好东西,要珍惜。不过要区分明白,好处再多,也不用去管,做好分内的事就行了,敲打再小,也别让它过了夜。当然了,反过来,也是学问。下边来的风险,上边来的好处,都要小心,下面的风险,要雷厉风行,消灭萌芽,斩却后患······”
读书人说到这里,就停下了,然后就和书童一起离开。朱庆瑜当时就皱起了眉头,表面看,是没听明白,实际上,朱庆瑜是真听进心里去了,就那几句话,尤其是没说出口的那几句,真真正正都敲在了朱庆瑜的心尖上,痛彻心扉。
事后想想,根本就不用了朱庆瑜朱老爷如何咂摸,不就是在敲打朱庆瑜吗?自己以前就犯了这样的错了,就一次,自己那份文书工作,就做不下去了。要不是那位青衫读书人太过神龙见首不见尾,朱庆瑜是不吝啬再咬咬牙送出一本《千钟粟》的。
就是这个咬咬牙,让朱庆瑜再一次看清了自己的缺点。确实成不了什么大事。
青衫读书人从头到尾,哪怕是叫朱老爷,都不愿意提朱庆瑜这个名字,确实是对朱庆瑜有很大成见的,这也是事后朱庆瑜悔之不及的根本原因。
那本《千钟粟》虽然被朱庆瑜送出了手,但是朱庆瑜却还是格局小了,如果只是一个沙良辛的话,穿了一身青色儒衫冒充读书人的真正读书人,应该肯叫一声朱庆瑜这个名字的,但是青衫读书人直到离开,都没能给朱庆瑜一个好脸色,确实是朱庆瑜做得不够好。
一本《千钟粟》补过以前犯的错,再加一本《千钟粟》表达谢意才对。要是那时候做对了,说不定现在,朱庆瑜已经东山再起,不用像现在一般战战兢兢送出东西还要求人看脸色了。
更有可能是,这些地契门面,就能留下。最不济,自己不去买也就是了。那时候,总觉得是个便宜,欺负那个朱公子不懂行情。现在回头一想,自己上了大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