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契子:且从汉宫飞燕说起(2 / 2)
也就是,一个要专房独宠,或者这么说,替天子生子乃至将年长的皇子都养在身边,以图将来;另一个则是不离天子左右……固宠眼前。
这里怎么想起了武则天。造化不低,如夫人出身的才人武氏媚娘,李治潜邸最早到他身边伺候的妾室,做了皇后。
没法照顾好年长的皇子们,又不肯让其他妃嫔代劳,所以叫了她亲姐姐进宫。
这里,武则天怎么可能对付她姐姐……不可思议。
关于皇后武氏,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请详看下一卷《从唐宫皇后武氏说起》。会陆续更新的,敬请关注。
冯氏这一对姐妹花,这里推断,更像是汉宫飞燕。
由此推断汉朝赵氏姐妹赵飞燕和赵合德,想来是汉成帝的嫡母皇太后或者嫡母太皇太后娘家女,一次进宫两个,还都能送到天子身边。
非这种出身不可。只是也未必能够是天子的结发妻子,因为这个基本是天子他爹,先帝的权利。
他敲定的。他未必会选他皇后的娘家女,很多都不。
对此,嫡母皇后表示无奈,“臣妾做不到啊。”但她也有能够做到的。
就像这里的太皇太后冯氏,没准在还是皇太后冯氏的时候,她就做了。
孝文皇帝他爹,文献皇帝身边说不定就有两位昭仪冯氏哦。不要看冯熙的女儿,要看整个长乐冯氏。
这边没有,她冯氏一族能出皇后冯氏,正位中宫,还找不出两个能送进宫的昭仪。
这种皇后,嫡母皇太后,嫡母太皇太后,如果她皇帝丈夫不选她娘家女,做下任天子的皇后,她通常就塞两个娘家女给下任天子。
皇后的艺术。
这里到了孙子孝文帝,再给他两个,如果寿命够长,到了重孙子,没准她还能给两个的。
据此推断,一见天子身边有两个贵女,还是姐妹,她们很大可能是走的嫡母皇太后、嫡母太皇太后娘家的路子,或者说直接点,就是她的娘家女。
这里冯氏的一对姐妹花,都做了明君孝文帝的皇后,尚且被民间戏说成“红杏出墙”,姐妹内斗。对比她们妹妹的墓志铭,简直是令人发指。
那么,昏君汉成帝的皇后赵氏和妹妹婕妤还是昭仪赵氏,被说得不堪,出身都“低微”,也不难理解了。
但这肯定不是历史的真相。
能出嫡母皇太后或者嫡母太皇太后的人家,规矩必然是好的,出不了这种。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姐妹,肯定是足以母仪天下的。就从前面,汉成帝的天子爹,或者再上的汉天子,明君吧,册立她们姑母做了正宫皇后。
这等人家,只会教育得更好,不可能“歪”成这样。
北魏历史对于整件事情,关于皇后冯氏的,就一句话:
简简单单一句,“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二十八日,下诏赐皇后冯氏死”。而正常地赐死做法,是应该先说皇后的罪名,然后贬为庶人,再依罪赐死。
否则这就是皇帝昏庸的明证。
没有这么做的明君吧,只是没想到后世的人抠字眼抠到这上面。
他这是遗嘱。
再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作为一代明君孝文帝对于自己身后事的安排,我只能认为这句话,“下诏赐……死”,是“下诏赐……与我同葬”的意思。
可以理解为,一道恩旨,皇帝希望和皇后冯氏埋葬在一起。因为古代的帝陵,这时候,大概皇帝都是独葬,一如秦始皇,一如孝文帝的祖母文明太后冯氏。
并不推行合葬。合葬,需要地位更高的那一人,另行交待一声。
因为这是祭天地告祖庙的中宫皇后,或者,退一万步说,真打算赐死皇后冯氏,魏宫内廷还是昭仪冯氏为尊。
没有必要。朝廷就没有这么做事的,这个安排,意义何在。
联系“昭仪之下的三夫人都遣散”的后事安排,孝文帝重情,也并不将男女情事多放在心上,有君人之度。
就是皇后冯氏真有所冒犯,下诏“废后”足矣。
就没有这么赐死中宫皇后的“礼”,下面也就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做,都得讲“礼”。这里推断是要和皇后冯氏同生共死的身后事安排。
而内廷事,正史不记载,皆是民间道听途说。
大周后工琵琶,中主李璟特赐上好“烧槽琵琶”。也就是说,南唐后主李煜送了大周后一名贵琵琶,推断大周后工琵琶。
这还算合乎情理的推断,虽然也可能是道听途说。
因为孝文帝临终与皇后冯氏同葬的安排,推断皇后冯氏宠冠后宫;死后遣散后宫诸妃,推断生前必然是六宫无妃。
历史的真相,至今不明。
接下来的,当然是杜撰的。
请注意:本文如无零星史料佐证的话,那就全文都是杜撰的。请勿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