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搬去县城(1 / 2)
正月十一夜里,上房。
吃过夜饭,大家摆龙门阵时,林三柱问林家老两口:“爹娘,你们二老跟着我们去省城住吧!”
“我们不去。”林爷爷首先反对小儿子的提议,“我和你们娘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生活。”
林奶奶跟着附合老伴:“人老不离乡,我和你爹哪里也不去。”
“不是人老了,才要到处去走走吗?”不走,以后就更没得走。
林川不解,也不宜在大人们聊天时插嘴相问,只在心里嘀咕。
“爹娘,你们不去省城,那去县城陪着大海他们一阵子,他们几个是第一次离开长辈们在县学读书,需要有老人压阵。”
林三柱在前几日,托关系帮几个子侄办了去县学借读一个月的资格,并在县学附近买了二个紧挨着的小院子。
钥匙分别给了长兄和长子各一把,现在子侄们住方便,以后族里的孩子去县学读书或者考试时暂住也可。
“不去!他们几个能行。”生活方面又有两个孙媳妇照顾。
林家老两口看看几个已经有大人样的孙子,再次坚定摇头,人老了真的是哪里都不想去。
孙子们是男娃娃们,长大了,就跟飞离巢穴的雏鹰一样,总是要渐渐的独立远走高飞。
老人只能当一条牵着他们腰身的线,时不时的纠正一下方向,而不能当条绊脚索。
林三柱见爹娘态度坚决,于是又开玩笑,“你们是怕山匪吗?不用怕,现在外面已经没的了山匪。剿几次早就剿得干干净净的了。”
“我们不是怕山匪,是不想折腾,天远地远的,马车又颠簸,坐马车是受罪,不是享福,我们都是老胳膊老腿的,懒得来回捣腾。”
林爷爷林奶奶是不想受奔波的苦,而且确实年纪大了,近七十岁的老人,害怕死在外面,魂魄就归不了家。
林三柱见无法说服父母,只能就此作罢。
转头牵着妻子,走到长兄长嫂面前恭敬行礼,抱歉着道:“那就只能麻烦大哥、大嫂替我们照顾爹娘,多多尽孝!”
林大伯和大伯娘赶紧起身扶起林三柱夫妻俩。
“我们是亲兄弟,不用多说客气话。而且我们是长兄长嫂,照顾父母,孝顺父母都是天经地义。”
大伯娘看着林妈妈笑道:“我是很不舍得你,但却不能阻碍你这个正妻出外替丈夫打理琐事。
你们两夫妻放心在外,我们在家会照顾好爹娘,也会照顾好三个侄子。请都放心。”
大伯娘忍着泪意和三弟妹拥抱了一下,她们已经做了二十年的妯娌,从没有红过脸争过嘴,胜似亲姐妹了。
丈夫三兄弟,二弟三弟两个在外打拼,丈夫作为一个长兄在家留守,有进取之道,也有后退之路。
再好不过的事情。
她只希望自己的三个儿子也能够跟父辈的兄弟们一样相亲相爱,相互扶持。
回归小家歇息时,林三柱安排三个儿子,“明早,你们娘跟着爹去省府安排家务事,你们仨就去县学里,等考完童生试再到省府。”
“伯清(林达的字)已考过,有经验,又是具保人,到时陪着兄弟们考试,多费心指点照顾着!”
林达点头,“儿子知道了,我会尽心尽力帮助兄弟们,请爹娘都放心!
儿子们不在爹娘身边,爹娘多多保重身体,等着我们。”
“嗯!你们在外面稳重些,不要惹事生非。冲动的时候,想想爹娘,想想你们的未婚妻,我们都在等着盼着你们平安回家。”林妈妈起身之际又多嘱咐了二句。
“是!我们会的。”林川三兄弟点头,目光真诚。
他们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有男人担当的。
翌日。
天刚有一丝丝亮色,林爷爷林奶奶就拥被坐起,听着下房小儿子家的动静,并没有起床相送。
他们害怕自己忍不住的眼泪给儿子带去不好的预兆。
林奶奶望着黑漆漆的窗外,只伤感着幽幽念道了一句,“二柱三柱都总是这样天不见亮就离家,挣前途不容易啊!”
“是啊!”林爷爷抹抹眼睛,“改换门庭,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三柱那是拿命去搏的。”
林三柱夫妻在院子外,对着父母的屋子又行了大礼,方起身驾车带着两个妾氏离家去省城赴任。
李晃带着十人在前探路,林三柱驾着马车行于中间,黄竹则也是带着十人护卫在后面。
林川站在院外的小坡上,目送着他们一行人渐行渐远。
李晃和黄竹领着父亲在乡里新招收的二十个亲卫护送前进,一人一马,也算浩浩荡荡。
“小川,进屋吧!外面还冷的很,不要整出风寒来。我们待天光大亮以后才去县里。”
父母离开了,林达马上开始履行长兄之责,看着小弟眼中流露的不舍、伤感,心里也不太好受。
想起七岁时,父亲离开去服兵役,随之,母亲怀上小弟,送他和林逑去外婆家,他何尝不难过?
林逑听着渐渐远去的车马声,看了一眼大哥和院门外的小弟,没有多说什么,回房去睡个回笼觉。
看来,小川这个小儿子在父母的眼里,也不是不可舍离的。
如今,三兄弟都成了被父母抛舍下的孩子,他的心里倒诡异的平衡了,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憋屈感。
林川回屋,看着大哥眼睛里浓郁的同情,回以灿烂一笑,“大哥放心,我只是一时不舍罢了。”
孩子之于母亲,只有在母体内时紧密不可分,从出生之时,就意味着永远的分离。
以后,自己去科举,去当官、去远行,与父母始终都是在不断的离别,且会离的越来越远。
林川帮着大哥打开小煤炉,煮稀饭,弄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