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院试相关(1 / 2)
夜幕幽深,天空犹如墨染,一抹幽蓝夹杂着几分昏暗。
亥时到了,即便是考虑到明早还有一题未答,林川也失眠了。
既然睡不着,不如趁着精神犹兴奋,起来答题!
想着就做。
林川翻身而起,就着对面仁兄号房内的烛光摸索到蜡烛、火石。
点燃蜡烛,凭着刚才的记忆,思考成熟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边研墨,脑内犹在审查复盘。这么写,似乎大胆了一些。
行不行呢?
思忖了几秒,林川当即决定就如此了。
人不大胆枉少年,而且看考官的出题,他和上面的皇帝大概也是希望学子们畅所欲言吧!?
墨,浓淡适宜了,林川取笔蘸墨,洋洋洒洒,顺畅地完成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优秀文章。
《准南子氾论训》中有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今行为上。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末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为官者,利民当节约。《管子八观》有言,“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而民贫,则生乱。
治国乃为治民,《尚书五子之歌》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荀子有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国家欲长治久安,开国之主应立万世法之总纲,后世再于细节处修正完善。
《易经革彖传》有言,“天地革而四时成。”
“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唐宋以前治理国家讲究“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即所谓“轻刑”思想,属于“仁术”。
宋元以后,执政者奉行“为政以德、正己修身”,但不轻刑律,晋人葛洪有“非峻刑不能止”的观点。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当辨忠奸善恶,量刑而定。
纵观历史,为官皆未能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林川从鼓励农桑,开荒垦田,改善农具,改良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种子,以及,国家量力建设基础设施,以银钱流动而带动经济增长。
如:建水库、修马路、搭桥梁等等,让民众闲时可以劳动力换伙食工钱…阐述了几条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
答完了,又誊抄好。
林川松一口气,正准备晾干答卷后收拾好放在考篮里,这时已到零晨三点左右,听到大风呼呼的刮了起来。
他吹熄火焰摇曳的蜡烛,无意间看到对面仁兄的状态时,被吓了一跳。
只见他脸黑黑的,眼睛似乎直定定的盯着自己,又似乎越过自己看向了不知名处。
林川怕他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不敢躺下睡觉了。
没过多久,外面就响起了雷,下起了雨,电闪雷鸣间,风声、雨声,试院内的呼噜声、磨牙声,感觉特别喧闹。
好在,天亮时,风雨过去了,看天色,云散雨霁,可能又有一个明朗的天。
幸而对面的仁兄也没有什么失智行为,此时不见了他黑乎乎的脑袋,大概是睡了。
林川拿出答卷认真检查了一遍,这张卷是真正进入士行列的敲门砖,可不能马虎。
检查到数学题时,他又忍不住笑了。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考官和后世的数学老师一样,都爱出这种类型的题。
题目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不是就是古今有名的鸡兔同笼题吗?这题,但凡要参加科举的考生,应该都被逼会了吧!?
林川不用说也是会的啊!
兔为12只,雉为23只。
看完数学题答案,继续看后面的文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林川作为后世过来的人,有些想当然了。学数学这件事情,它也是很赖天赋的。
不会的,敲破头也不会。
现在这个时代,估计会有不少人被这数学题所难住,因为数学大多考生没多少接触过。
唐代以后,喜欢数学的就完全靠的自学,更不用说那些没有良师的农门子弟了,全靠自己的琢磨、理解。
检查完了,林川完全放松了。这时,感知特别敏锐了起来。
抬手,能嗅到自己衣袖上的酸臭味。
哇~有点像夏天的厨余垃圾沤了二天的那种味道。
要命了!
他估计是自己爱出汗的原因。幸好是在八月末考试,这三天不洗澡,身上也有这么大的异味。
这要是换了夏天,那自己估计都要被臭晕过去了。
当林川被放出考场的那一瞬间,吹着八月末的风,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叫做,“自由诚可贵。”
这三天除了上厕所就待在一个小房间里,这滋味估计可能比坐监狱还难受吧。
随后,有些恍惚的林川便被林三柱挟上了马车,倒在车上等那几个后来者兄长。
看到倒头很快就睡着,还打起了呼噜的小儿子,林三柱心疼之余又有些失笑。
“这是熬了一天还是二天的夜哟?人已经像条臭酸菜了,还睡得着?”
林三柱让小厮林小兵说话小声点,不要吵醒了已经睡着的人。
当另外四条臭酸菜出来后,一股脑的全扔平板马车上堆起,然后慢慢地牵车回家。
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