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风光与累(2 / 2)
还大有时听时新的意味,再加一些她们自己的想像,百听不厌。
当林江从县试的经历说到院试的结果时,作为同考者的林海、林潭还时不时的讲上自己的几句经历和感想,让原本就新鲜的经过,变得更加高潮迭起。
什么半夜起床差点摔跤,漆黑赶考头脑不清、什么临场散发搜俭过后像一个披毛鬼…
还有当时他们那一排有人考试时拉肚子,拉软了腿被官差抬出去时又是如何凄惨狼狈等等…
这些都让林江说得绘声绘色。
再接着他又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起了一场场考试过后,特意仔细观察过的,场外家长们等待的焦急心理状态,以及考生们走出龙门时的各种形状情态…
林大伯忍不住深深地看了唾沫乱飞的林江一眼,心说,这小子倒真有几分说书的潜力,莫不是他真打算以后去当说书先生?
听听,这情景的烘托,各色人的身份描述,心理状态,皱眉、凝神、哭笑、欢言等等,现场气氛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直让人觉得不论是县试,府试还是院试,都是极难!
用一句诗仙李白的诗概括:考试(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这让林大伯都怀疑自己当初是怎么考过的了。
之后又说到中了秀才,县令派人来报喜时还送来了礼物和赏钱。
这些…林江作为林家一脉相传的当事人,没有亲见,说得就不免有些含糊,但旁边有一个“炫夫心切”的当事妻子小吴氏,她在一旁一个劲的吹,听得大家连连惊呼。
“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以买好多东西!”
“可不是,今天才知道,读好了书居然可以挣这么多钱!”
“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啊。”徐家二表哥和几个小辈连连惊呼。
小姑家的小表妹赵薇更是大眼睛眨呀眨,白嫩嫩的精脸蛋上满是崇拜,向往。
“我也想什么时候有十两银票揣荷包里。去买衫裙,也不用对比几家的价钱了。”
徐姑父也有些动容,点点头鬓慨一句:“咱县上这胡县令是个办实事的好官。”
袁家外婆他们听了遗憾,对林川又多了一些怨意:“三个外孙(甥)有这样读书挣钱的本事,可是他们居然听那个小屁娃的话,不与舅家表妹结亲。可惜了!”
大姑和小姑听了与有荣焉,心下暗忖:“娘家几个侄儿都有一身本事,自己在夫家就无人敢欺!女儿嫁出去,男方家也不敢欺。”
林潭三兄人迎着一双双赞许、佩服的目光,嗯,感觉不错。
不过,一声声夸张的赞扬跟不要钱似的涌出来,让他们仨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谦虚归谦虚,虚荣心还是一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接下来,县试府试院试,林川这个小堂弟于三试勇夺府案首,林江也是一一道出其中精彩,中间当然少不了林潭一番捧哏般的渲染,听得大伙儿面露感慨。
原来考个童生、秀才也是那么不容易,读书人果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就跟他们掐碗豆尖一样,只有长得最好的一撮,才会被掐走。
林江他们讲述的过程中,无论是林大伯还是林爷爷,都生怕他们提及了“府案首可提前锁定秀才”这一事。
若是他们知道点,要提及,林大伯肯定会及时打断。
这屋里面的人,可不尽是血脉至亲。
林爷爷和林大伯都觉得应该闷声发财,不能透露的东西永远不能漏了嘴。
潜规则的事……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若是贸然跟他们讲述了,难免会让人心生不平嫉妒。
林大伯可不希望有人知道了风声出去败坏自己侄子的形象名声。
读书人的形象和名声都很重要,不能有损。
至于林爷爷林奶奶,考虑的则要朴素许多。
他们牢记林川的告诫,即便已经占了便宜,也就别外传出去引来议论、不平、嫉妒。
有些数人总有嫌人穷恨人富的丑陋心理。
再说,做人始终要留点后路,永远别让人了解清楚底细。
月上中夫,门外吹来的风,摇曳了灯火,也带了几分寒凉。
时候不早了,一群人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座谈。
另一边,袁家外婆与袁秀英和袁小梅睡一个屋子,将林大伯和袁外公赶去了林潭的房间住。
顺便,林爷爷也将房间让给了两个女儿和外孙女,外孙媳妇。
而林潭则准备带着两个姑父两个表哥半夜去敲林川房间的窗户。
下午已经说好的,他们与林川挤一个房间的两张床。
林川还没有睡着,听到了上房散场的动静,早已经打开堂屋门等着几个亲戚的。
农村办席摆酒,近的亲戚朋友们一般都是回家去住。
至于像林川大姑、小姑他们,因为路途遥远,来一趟不容易,所以一般会在亲戚家住一二晚。
林家三房的三套房屋,面积还是不小的,床也够多。可以挤下那么多人。
好在如今天气不是太冷,晚上两人同需盖一条被子即可。
否则,同样的条件下还真是难以招待那么多人住宿,那就少不得要早早去对面镇上买盖的。
至于袁外婆一家几妇人和一个老头子为何不回去,袁家离林家的距离不远,那就只有他们才能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