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性格命运(2 / 2)
胡县令一怔,双手将筷子和酒盏邵放到桌上,一脸认真:“你的意思是,这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有些人想瞧他难堪,顺带折腾折腾他的恩师罢了。”
王巡抚冷笑了一下:“这些事情都是连串的,不是单一事件!”
对于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他实在不屑一顾,对使出这招数对待院试童生的人更是瞧不上眼。
“你有所不知,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三府十几个县的学子几乎是同时在传递这类消息,而且后续调查发现源头不止一处,你觉得如果背后没人使坏,这可能吗?”
胡县令摇头:“决计不可能。只是让人想不到他们居然在院试上使手段罢了。
前朝,在科举上使坏的人一般都是在秋闱、春闱上动手段。”
“就是了啊!那一位当时便已发觉了不对劲,因而果断采取了严厉措施!
否则,事情更无法收拾。”
“那后来呢?”胡县令问。
王巡抚笑道:“涉事的学子毕竟入世未深,很快就让那位撬出了一些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了几个煽动之人。
最终他察觉不对,六百里快报紧急上奏!”
“那几人常年靠行骗营生,也是软骨头,李侍郎下来一番审讯之后,立马就招了幕后的主使者。”
“当然,那所谓的主使者也不过是障眼法罢了,真正的行踪已经难以调查,不过为兄倒是猜出来大致是谁了。”
“哦?广然既有怀疑的目标,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不怕敌人有多强,就怕不知道敌人是谁,不揪出他来,万一在背后放冷箭可就不妙了。
“确是如此。”
“对了,这中间有一件事倒是很有意思。”王巡抚突然道。
“什么事有意思?”胡县令又端起酒盏的手又不由顿住了。
“据那些行骗之人交代,他们原本干完那一票后,就立即远遁,但结果却因为一些意外事情而耽搁了下来。”
“哦?”王巡抚说到这忍不住笑了起来:“据说是与三五名学子起了冲突,让一个牛高马大的学子一棒子撂倒在了地上。
因为晕迷了,要找郎中治疗,所以这一来二去也就过了宵禁的时间,人没有走成。那位学政的人马还是在药堂里将他们抓获的。”
“噗,那看起来伤得不轻啊,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是啊,为兄也十分好奇,这黔州府一众矮小学子中,竟出了一个高大又有如此血性之人,真想认识一下。”
“可惜因为天太暗,看不清长相,只是依稀看清是学子打扮。欲专门寻找,又觉不妥!”
说着,王巡抚还一脸惋惜的样子。实际,他私下里有没有寻找,他清楚的很!
胡县令沉默不语。
半晌后,胡县令问:“那广然兄先前说,想与我商量的事不会只是那一件吧?”
“我想问请文台师兄帮我参谋一下,我此次回京述职后,是顺势留下好,还是自请下地方好?”
京师为官,哪怕平级,都要比地方上的官更加高看一分,因为接近天子,也更容易得到提拔。
而若是下放地方,起码也是担任一省布政使,甚至是两省总督。
“真要我说?”
“那当然,不然我大老远跑你这来干嘛,跟你唠嗑?”
胡县令:“……”
咱们不是一直在唠着么。
“要我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师长入阁在即,总要有所取舍,不如主动推让,换取一下支持。”
“哦!我明白了。”其实王巡抚自己也有此意,只是未能下定决心罢了,经胡县令这么一参谋,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留在京中等升尚书,不如下地方当总督。
接下来,两人继续喝酒,到了微醺时,王巡抚感慨道:
“文台兄,其实如果你行事稍微圆滑一些,以你的才智,现在的成就未必比我差多少,也不至于蹉跎那么多年,下放到大山里当区区一个县令。”
要知道胡县令和王巡抚皆师从东林七君子之黄尊素,两人一起修业多年,又是先后考中进士。
区别在于,中进士后王巡抚一路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了从二品的巡抚兼兵部左侍郎。
而胡县令,起步也是很好的,殿试后即进入翰林院庶常馆,担任了庶吉士,后因表现突出,被选为天子近臣,负责起草诏书,并承担为皇帝讲解经籍的职责。
原本都已经升至正六品的侍讲了,却因为不够圆滑,遭到了“同行”的算计,最终恶了天子,被降为翰林院从六品编撰。
之后又在翰林院待了一些日子,专门编写前朝史书。
但编史书的过程中,又因一点史料意见,与当时的主编起了一场争执,那主编下不来台,最后由天子帮他体面,两人各打五十大板,胡县令又从从六品的编撰,降为了普通庶吉士(参比正七品。
别人做官都是越做越大,杜县令却是在六七品之间横跳,蹉跎了将十几年,又回到了原点。
后来胡县令在翰林院里的人缘也败坏了,趁着新场县位置出缺,就被打发到这里任县令来了。
胡县令也很无奈,自己的官路确实有问题,或许以他的为人处世原则,根本就不适合当官吧。
确切的说,是不适合当“大机关”里的部属官。
因为在部属里,与人打交道的学问,要远比做事的学问大,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而得罪了人。
又或者表现得太过亮眼,显得鹤立鸡群,而遭到排挤。
反倒是被打发到这新场县,成了一县主官后,胡县令发觉少了许多掣肘,心中的抱负也得以施展。
因而面对现在的局面,胡县令反倒是乐在其中,不愿意再牵扯京城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