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梁山悬景 云关石寺(1 / 2)
梁山环线:灶头-梁山栈道-大云关-盘前-树王-第二瀑布-梁山矿场-灶头
周六晚上,我接到范栎博士的邀约,约定徒步梁山环线。
周日早上,我带着刘传枫,早早就将车子停在灶头村后。
“范栎博士到了吗?”小胖刘传枫问道。
“时间还早吧!我们提早半个小时到了。”我说道。
“真无聊。”
“那我正好向你讲讲灶头村的诡异传说。”我娓娓道来:“每到晚上,村中就能听到水流声,声音不大,但却很清脆,一度让村民非常好奇。为此村民们都去探索过,但是却找不到传出水流声的根源。村中老人早就说过,这里的水流声已经出现百年了,以前也有人去寻找过出现流水声的源头,可是都没有找到。”
“地下河?”小胖问道。
“是的。这么快就被你猜中谜底了。”
“这条地下河被发现了吗?”
“27年,被一位名叫叶德生的人发现了。当时,叶德生就在金华山灶头村北侧的山坡上干活,无意中掀开一块巨大的石板。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的一刹那,一股冷风破洞而出。洞口朝天,赫然显现。”我接着介绍起这个溶洞的内貌。
洞口直径一米有余,仅能容纳一人通过,竖井状,顺着梯子往下爬,垂直深度约4米。洞里潮湿,有风,洞道向北延伸,地形复杂,时而缓坡,时而遭遇洞内悬崖。只能顺着绳索和梯子摸索前行。洞道四周,钟乳石密布。柱状的、条状的、块状的,星罗棋布溶于乱石之间。走到中途,可发现水流声的源头。
拐了一个弯往南行进2多米,穿越一个洞内悬崖,来到一个大厅,眼前豁然开朗。这个洞厅足有一个双龙洞那么大,大约千余平方米,高度比双龙洞更高。钟乳石上有古人刻字。头顶上就是灶头村了。数百年来,村里人浑然不知,村子的地下,竟有一个大溶洞。根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这里发生过一次崩塌事件,自此之后3多年一直都无人居住。
讲到这里,范栎开着自己新买的轿跑到场了,车上还下来一个女生。
“范博士,你怎么不带女朋友一起来啊!还这么有空约我们徒步。”我向范栎打招呼道。
“施伊儿不喜欢出门。这不这边又要开发新项目吗?过来踩点一下。”范栎说道。
“什么新项目?”小胖问道。
“这里将规划为太空文化旅游景区,规划面积为7平方公里。计划结合区域自然资源优势,植入太空峡谷漂流、太空主题旅游娱乐业态。”范栎继续问道:“提起太空,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火箭、星际旅行……”我回答道。
“对,我怀疑这里要建上山的索道,使景区更有趣味性。”
“直通大盘尖?”
“理论上确实可以。”
灶头后面的梁山曾经开发过悬崖栈道、下山滑道。目前这些项目都已经废弃,杂草丛生。灶头有一条机耕路,经过北山第二瀑布、树王可以一直通往盘前村。比较适合开发成太空背景的上山索道。灶头村和洞殿下村新修的柏油路,也可以为这个项目做基础支撑。
范栎接着向我们介绍他的学生,名为曹爱花。原来我们都已经在上次健身瑜伽公开赛时见过。小胖躲到我身后,一副羞答答的模样。
“肥……不是,小胖,你躲什么啊?”我向身后扯了扯小胖,对着他耳边说道:“你要克服对老师的恐惧。”
我将他一把推到了大家面前。
“刘传枫,我们又见面了,真是缘分。”曹爱花容颜大悦,说道。
“是啊!好巧哦。”小胖低头傻笑,说道。
“你又变帅了!呵呵呵!”曹爱花笑得合不拢嘴。
“不多说,我们开始徒步吧!”小胖一个人跑到了最前面。
梁山位于赤松灶头村后。明万历《金华府志》载:“从赤松山进约十里至其处。北近盘泉(前,中有土田。居民多姓滕者。昔滕志刚寓于此。”
山多石灰岩,为灶头村历代居民凿石烧灰生存之靠,有“生计之梁柱”称,故名。分大小二梁山:大梁山有“宋绍兴十七年‘闻风自中出,振动山谷,三日方息……未几巨石坠下塞洞口’”的“新洞(梁山洞”。小梁山有传为陨星坠而所至的“陨星洞”(俗称脱落星洞,今为尖峰集团下属水泥厂之矿区。梁山洞与陨星洞今俱废(陨星洞为“赤松白水电站”厂房所覆盖。
梁山栈道下,有一家农家乐,过农家乐往西,在道路的北边有一处梯田模样的地形,“梯田”中间有狭窄山路,可沿道上山。初到此处者,难以找到这条山路。
走进梁山没多久,出现分岔路,北路爬坡上山。坡尽,山路转而向东,有水泥砌成的平台,藤蔓植物已占领平台上方空间,只能屈膝下蹲、弯腰向前。路的北边是山体岩石,南边是护栏。穿过两处茅草,登上梁山栈道。
“从这里望下去将近有百米高。”小胖惊叹道。
“太可怕了,我们就不过去了吧!”范栎胆小的性格又显现出来了。
“这是个旅游项目吧。为什么会废弃呢?”曹爱花眉头一皱,严肃的脸像是在质问学生。
我心中感叹,有些人确实天生就适合当老师,可能有家族基因。
“这里原是矿场,废弃后,山体岩石受力不匀,容易发生塌方。就像小冰岛景点那样,需要改造过才能投入参观旅游。”我指着栈道的水泥路面上,确实有不少落石。
“这里是必经之路吗?”范栎问道。
“不,我们不从这里上山。栈道的尽头也是一个平台,有条山路可以下山,但已荒废。我们要返回到刚才的分岔路口。”我望向山下灶头村,一览无余。
“非常期待这里再开发后的模样。”范栎拍下几张照片,转身原路返回。
下坡后回到分岔路口,走向西道路。路过山洞,洞中有桌椅,适合纳凉。山路蜿蜒曲折到尽头,直接插进一条机耕路。向南下山,通往里宅。我们循路向北上山。
“看,前面有一块岩石,似乎碎了一大块。”曹爱花指着说道。
“应该是挖机耕路时,留下的痕迹。”范栎说道。
“这块岩石已经变成了路标,作为三岔路口的标记。”我说道:“南边便是大篑山,俗称堕坠山或大柱山,山源自西玉壶,高低落差近千米,如半空堕坠。”
《赤松山志》载:“在宫(古赤松宫之东一里而近,乃二皇君飞举之地。俗呼为堕坠山。以山势自壶屏奔龙而下,蟠结于此,岌岌其势故也。”大篑山为赤松域内主山之一。自西玉壶南奔折至“反洪头”,经木禾(荷冈,过“荷冈峡”,再崛势奔“马鞍山”,达钟头村为尽,全长约7公里。山多石而贫瘠,不宜耕作,除下段稍坦处植有零星茶竹外,余皆莽荆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