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开发永平府(下)(1 / 2)
对于皇帝的圣旨召他回京,朱厚燳只能选择回京解决这个麻烦。
在朝堂上,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官员指责道:“殿下!民以食为天,殿下将民力都投入到开矿这样的旁枝末节上,一旦出现粮荒会有大量的百姓因饥饿而死。
就算殿下开矿挣再多的银子,没有粮食那些银子饥不能食,渴不能饮,又有什么意义?”
朱厚燳发现自己认识这个人,这人名叫王守仁,在弘治朝是个非常有名的怪人,年少时读书读到格物致知,就去格竹子,结果格了好些天也没有致知。
大病了一场后,便对格物致知这句话产生了怀疑,从此开始探究世间万物的道理。
“王主事!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确实重要,不过本宫有个小问题想问一问王主事,有道是有多大的能耐吃多大的饭。
本宫在永平府招募的大部分都是失去土地的百姓,这些百姓没有土地,又何来影响了农耕?”
“殿下!失地的百姓没有土地,士绅大户却有土地,若是这些百姓都不去佃租大户的土地,就会有大量的土地抛荒,土地抛荒之后,就会影响粮食的产量。
粮食减产后,必然会造成粮荒,一旦出现饥荒,朝廷就得投入钱粮赈济,这难道不是损失吗?”
“王主事,本宫请问,这些士绅大户可有给朝廷缴纳赋税,他们的土地有多少产出,和朝廷有什么关系。
凡事士绅大户,都有免税的资格,他们的土地抛荒朝廷有什么损失?”
“殿下!藏富于民,一旦出现饥荒,大户人家也能拿出粮食与朝廷一起共同赈济灾民。
若是连大户都没有余粮,朝廷又不能及时将粮食调拨到受灾地区,百姓会被活活饿死。”
“各地的常平仓是干什么用的,难道常平仓不是用于应急赈灾的吗?”
这个时候的王守仁还不是受尽挫折,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先生,虽然很有思想,但是却并不能看到底层百姓的疾苦。
出发点是好的,却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士绅大户有多少财富对国家都没有任何的好处,相反还是坏处多多。
资本从来都是贪婪的,士绅手里有钱有粮,在没有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必定将资本投入到土地上,尽可能的兼并更多的土地。
这就是一些几代官宦人家动辄良田万亩的原因,由于大明特殊的制度,士绅大户并不承担朝廷的赋税,他们越富裕,朝廷就越穷。
对于朱厚燳关于常平仓的问题,王守仁很想告诉朱厚燳各地的常平仓早已经空了,指望常平仓赈济百姓那是会出大事的。
可是这话他说不出口,说出来会得罪全天下的官员,就算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王守仁也不敢说。
既然无法明说,太子殿下说的常平仓本就就是大明的备荒政策,如今常平仓早已被蛀虫掏空,王守仁只能叹息一声默默退下。
其他官员没想到太子殿下能够在朝堂上将士绅的脸面撕扯下来,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