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答案(一)(1 / 2)
杨嘉坐在自己的书桌后面,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脑,有时候还低头看一眼摆在桌面上的平板。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符公式,正是“问题”公司收集上来问题。
“问题”公司已经成立三年多了,期间收集上来的各种学科,各个方面的问题有些在被问题公司认可以后,被其他的科研工作者解决了,而有一些问题,带着一百万的悬赏,始终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杨嘉本来确实以为成立“问题”公司,对各种科学问题进行悬赏,可以促进这个世界的科学进步。不过,当钱花出去几个亿以后,杨嘉才发现,这种想法终究是落空了。
哪怕没有杨嘉给出的悬赏,只要能够解决掉这些问题,科研工作者获得的名利何止一百万货币呢?
不过,也算是无心插柳。问题公司虽然没有促进社会进步,但它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公信力的科研成果公布组织,换言之,它变成了一个发表言论更加自由的类似期刊的东西。
任何科研成果,哪怕没有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只要发在了问题公司的官方论坛上面,世界各地都倾向于承认这种成果的“归属权”。假如两个人宣称自己发现了同样的成果,“问题”官方论坛上的发表时间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证据。
如果把杨嘉正在看的电脑界面收起来,会发现一个打开的文件夹。在这个文件夹里面,汇集了问题公司这几年来收集到的,被专家们标注成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还有很多包含着问题的文件,被放进了已读中去。
而在杨嘉的背后,是放满了打印出来的问题和各种学科基础书籍的书柜。
杨嘉在脑海里面缓缓默念着文档里面的每一个字。有时候,还会站起来去书柜里面找到相关的基础教材阅读。累了的时候,杨嘉就捏一捏放在书柜里面的企鹅毛绒玩偶,发呆着站一会儿,随后叹了口气,继续坐回去看文献。
显然,读出一个又一个的文字是简单的,但如果要理解,就变得如果困难。
这不是通过花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句老话说得好:人类会欺骗你,但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理解这些知识不仅需要大量的前置基础知识的铺垫,还需要在这方面敏锐的大脑。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个学科,都面临完全不一样的困难。当然,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
杨嘉不由得想起在地球的时候。当初他也是一名研究生,和导师一起研读杨振宁的相关论文的时候,都被杨振宁的数学功底所震惊到了。
杨嘉当时惊为天人,因为杨振宁的数学写的太漂亮了,漂亮到杨嘉自认为这辈子永远无法达到其百分之一的地步。
要知道,学数学的总喜欢调侃学物理的。
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研究者嘲笑物理研究者的笑话是这样说的:如何证明奇数都是素数?
因为1是素数,3是素数,5是素数,7是素数,9是实验误差,可以省略,11是素数,13是素数,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奇数都是素数。这着重嘲笑物理上老把不符合理论的东西权当做实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