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夜游绣月亭(2 / 2)
初夏之夜,提灯夜游,最有意境。
灿秀与三个姐姐在院子里四处寻觅月影,或是竹林,或是凉亭,或是清渠,或是花圃……一片片月影婆娑,叫灵秀想起苏东坡“承天寺夜游”一事。
于是,灵秀吟诵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钟秀、毓秀一起跟着吟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灿秀道:“应改作‘但少闲人如吾八人者耳’。”
乍一听八人,灵秀、毓秀没反应过来,细细一想,姐弟四人,外加四个大丫鬟,不正是八人?她们很快便明白了灿秀的意思。
当着众丫鬟的面儿,大姐儿钟秀特意说了晚饭前后灿秀讲的那些话,替灵秀、毓秀在各自的丫鬟跟前“讨个好”。
钟秀此举,实乃长姐风范。
果然,听了大姐儿所言,碧杉、碧柳二人也很感激。
碧荷、遐心、碧杉、碧柳众人皆是旧识,这两年又常常陪着姐儿们出入菡萏园,私下交好,并无疏离感。
众人说笑着,皆感自在,觉得景美心静,“迷失”在重重花香夜声之中。
其实,今晚,灿秀之所以有意“提点”大姐姐,便是因墨莲而生出颇多感慨:无论内院,还是前厅;无论在野,还是在朝,多少祸端,起于心腹?
何为心腹?
心腹便是最接近、最了解自己的人,可能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也可能是最容易伤害自己的利刃。
比如墨莲,曾经是齐春禾的心腹,如今却为了千两金簪出卖良知,竟要帮助金氏暗害他。
这等心腹,最容易伤人根本!
近来,灿秀一直坚持编纂《临安秘事》,调查的范围越大,知道的事情越大,对各门各户后院生存的残酷越发了解。
有些,风轻云淡,无非是斗斗嘴,打打架。
有些,则叫人心悸,稍不留神,就是命丧黄泉,比如齐家的庶子春乐。
因此,灿秀希望姐姐们成长得更全面一些,免得出了家门,受人迫害。
这是插话。
是时,大家说说笑笑,一路走到了绣月亭。
绣月亭是东篱园外的一个小亭子,在大正厅和兴堂与东篱园之间,亭前有桥,横跨家里修建的一条内渠。
下了桥,便能看见两个木香棚,一个上面爬满青藤,绿叶繁茂;一个开满牵牛花,红白相间。
这绣月亭往日便是用来喝茶赏景的,故而周边景致格外好。
亭后有一片剪春罗,长势颇好,再不远处有山石水榭,立于其间,有种置身野外山间之感。
众人先是立于亭桥之上,观清渠里的各色鲤鱼,而后穿过木香棚,走了一段青石路,先后进了亭子。
那青石路边蔓草青青,很有生气。
亭子里设有一个灵璧石桌和四个圆石凳,钟、灵、毓、灿四秀先后坐下,姐姐们轻摇团扇,就着夜色,与灿哥儿畅谈。
灿秀问道:“这里为何叫绣月亭?”
钟秀道:“听说是因为绣娘栖迟。这亭子初建之时,栖迟正给母亲绣一件弯月星辰样式的缎子,母亲有感而发,便如此叫。”
众人赞叹几句,都夸栖迟的绣工“举世无双”。
片刻,灿秀提出话题,与三个姐姐说起放纸鸢之事。
众人俱喜。
灿秀主意多,大家都爱他的点子。
这放纸鸢本就是端午前后宜为之事,一则合景,二则合情。
一家子姐妹高高兴兴地聚在一处,天底下的美事,莫过于此吧。
正叙着话,一阵风儿吹来,环佩、铃铛阵阵响起,分外悦耳。
毓秀问道:“哪里来的铃铛声?”
灵秀道:“是这个罗帕。”
说着,灵秀把手里的帕子递给三妹妹。
毓秀接过去,细细一瞅,原来二姐姐在帕子的四个角都缀了小铃铛,轻轻一摇,清脆悦耳。
这铃帕,毓秀先前见过,颇爱之,但那时与二姐姐不甚亲近,不好“夺人之美”。
近日,因灿哥儿之功,三大秀彼此近了许多。这一次的“近”,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
毓秀道:“这个可爱,二姐姐送给我吧。”
说着,毓秀便把自己的帕子交给丫鬟碧杉,转而拿着二姐姐的帕子玩。
众人打趣她是个“强盗”。
而今,众女儿如此和谐,皆得益于灿哥儿。
灿哥儿如同一根线,把家里的孩子们串在一起,成了一个整体,叫作“皇甫八秀”。
有了这根线,及笄外嫁后便好似纸鸢般飘飞而去的女儿们似乎永远不会离散……懂事的钟、灵、毓三秀皆因此感激灿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