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才的困境(1 / 2)
陈志城遇到了一个重大难题,那就是作为民营企业来说,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拦路虎,此时,有文化有学问的人,除了个别能力超强的知识分子辞职下了海之外,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职的。
虽然他和黄超琼成立的这个包装材料公司是合资企业,有外资背景,待遇相当的好,然而仍然无人问津,李文贤这才知道,只有钱是吸引不到人的,在内地,一个待遇非常差的国营厂子都比民营企业有吸引力。
怪不得人家柳飘飘发展电脑产业,要背靠大汉科学院这棵大树,好多民营企业要挂靠机关单位,方便进行经营,都是这个道理。
然而他们这是合资企业,也没法挂靠,寻思半天,跟李文贤商议之后,便跑到省城找省化学研究所谈一谈,希望与他们进行合作,让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此时,国内对PVDC的生产研究远不如国外,每年都要大量进口这种东西,现在李文贤帮助引进了生产线,绝对是一件好事。
经过商谈,双方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化学研究所定时派人过来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公司也给他们提供研究的物质条件,是一件双赢的事。
然而这只是一种合作,公司内部需要不少技术人员,不能事事都过来麻烦化学研究所的人,陈志城就想让化工所的人帮忙引进一些技术人才,愿意到他们公司工作的人才。
化学研究所的所长是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老太太直把脑袋摇的跟货郎鼓似的,表示无能为力,反正她们所里的人是不可能辞职去他们那里工作的。
一看是这样的情况,陈志城直接找到了省化工厅,请化工厅的领导帮忙,合资企业的名头,以及在PVDC这方面的技术空白,让化工厅的领导产生了兴趣,并且高瞻远瞩,认为应当支持他们企业的发展。
在化工厅领导的支持下,从全省调配了二十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太多多塑料包装公司,这些人关系不转,也就是他们虽然在公司工作,可还是原来单位的人,只要想回去,可以提出申请,随时可以回去,工资也不让公司发,但是公司可以给他们发一点奖金。
这样的条件太好了,不用公司发工资,都可以用人,唯一的缺陷是,他们关系不在这,工资也不在这发,不太好管理,但顾不得这么多了。
其中有一个三十来岁的技术员,是省塑料工业公司的一个车间副主任,被抽调过来支持公司后,陈志城觉得他不错,便跟李文贤商量,能不能花巨资请他留下,让他担任公司的技术副总,专心为公司服务。
李文贤表示同意,只要他留下,可以给他年薪五万的高额薪水。
这个时候年薪五万,说出来估计能吓死不少内地人,实际上,当这名技术员听到这句话时,那表情很能说明一切。
他在塑料工业公司一个月工资两百多元,一年还不到三千,现在一下子要给他五万,这比中大奖还厉害。
可头脑冷静下来之后,他还是犹豫了,因为他在省塑料工业公司是正儿八经的国营厂子,虽然这家厂子后来还是倒闭了,可此时正红火啊。
“陈厂长,我们就是来对口支援的,支援完了,我们就回去了,谢谢您的好意。”这名技术员婉言谢绝了。
没办法,此时还没有到下岗潮,如果此时出现了下岗潮,他听到可以给年薪五万,还不高兴死,然而此时虽然心动,却还是不愿意离开他们的厂子而到这边工作。
当然了,如果这不是一家合资公司,而是一家东林县的国营厂子,他倒是可以考虑,厂子的性质决定了人们的视线,民营企业在此时生存的空间太小了。
重赏之下都没有勇夫。
说来说去,只能招收农民工了,只有农民才不会去计较这些问题,只要给钱就行了。
然而招收农民工需要花费时间去培训他们,李文贤为此跑到深江那边招收了一批打工仔打工妹,因为他们已经经过企业的训练,比刚招进来的小萌新农民工强多了。
由于这些打工仔打工妹有的是齐东省人,他们想着工作能离家近一点,便在他的聘请下来到了公司,大约招了十来名打工仔打工妹。
这些人进厂后,迅速成长为干部,负责带领新招进的农民工干活,同时注意从他们中间发现可以培养的技术人才,比如具有高中学历的农民工,这种情况就很稀罕了,此时看起来简直是宝贝。
支援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自然是嗤之以鼻,看不上他们,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农民工的动手能力特别强,不但操作机器非常顺手,就是一些小的技术问题也能给解决了。
考虑一直没有技术副总,当过来支援的技术人员要离开的时候,陈志城再次向那名来自于省塑料工业公司的技术人员说,一年给他两万的奖金,让他继续在这里支援,问他可不可以。
听了这话,这名叫刘大强的技术大能,再次心动了,然而他想继续留下来搞支援,必须要经单位批准。
陈志城就帮他打报告申请,在他的努力下,刘大强终于得偿所愿继续留下来担任厂里的技术总监,并且安排他出任了公司的副总经理。
当副总经理各方面待遇非常好,有专车,有小灶食堂,有公务开支大权,刘大强工作一段时间后,有点不想离开这里了,因为他要是回去,顶多能提拔个车间主任,可当车间主任,哪有这待遇?
惟一不好的是,这是一家合资企业,如果企业不存在了,他就没人管了,他这样想时,就没有想到省塑料工业公司有一天也会不存在。
因而他现在就幻想着,能一直这样下去,关系留在省塑料工业公司,而工作却在这里,虽然离家有些远,与家人不方便团聚,可收入高啊,一年的收入顶他过去十年的收入了,有了钱,家里的老婆孩子也高兴,就不会抱怨他了。
在省化工厅和化学研究所人员的帮助下,同时在外方人士的指导下,PVDC塑料薄膜的生产线终于投入运营,外方人员在这边的时间不长,说起来,这些外方人员算是友人,因为他们也很敬业,辛辛苦苦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工作了接近一个月,化工所的技术人员跟他们也进行了交流,这些人无私地告诉了他们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对化工所的技术人员启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