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崔晋的志向(1 / 1)
对于荷仙姑的奇谈怪论崔晋却认真思考,还每日出门去高棉人社区和唐人社区观察,出乎他预料的是两族人并没有因提案被通过而变得对立起来,看上去还是一如往常,唐人高棉都是一早就忙忙碌碌,准备出门做生意做工或者去田地干活,碰面了还彼此友好的打声招呼。
这是为何?
负手小河边,看着河面上鸭鹅嬉水,听着树上蝉鸟齐鸣,崔晋想啊想啊……终于想通了。
提案通过是高棉人的一次胜利,从皇宫和军队的反应来看,他们都遵循律法原则,没有发出任何评议,这说明唐人是守约的是值得信任的,这就证明在这个国度里,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而且民权高于君权,是可以保证百姓在朝廷是有话语权的,各族百姓的利益是能得到保障的。
高棉人试出皇宫军队的态度,并且阻止了蜂拥而来的唐人继续侵犯自己利益的可能,保证了本族经济发展壮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持续。而唐人看到的却是否决强加给唐人税赋,是给他们吃下的定心丸,还有就是解除了不断增多的唐人,给自己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保证了自己既得利益者的优势发展。所以,高棉人为唐人办好事,咱应该欢迎和支持。
过了两天,议会又通过了一项新法案,规定新皇登基开国的这一天为全国百姓的太阳神节,以庆祝幸福国度的开创。对这一规定高棉人唐人都表示赞同,坚决支持以此形式向尊敬的开元皇帝表达各族百姓的爱戴和祝福。
呵,取得一回合胜利,又歌颂一下敬爱的唐人皇帝,双方又达成某种共识。哈!好一个和谐共处的国度。
不过,在这样的高棉本土人占绝对多数又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崔氏这种外来晚到的家族来说,今后再来扎根发展,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就算能够扎根,但要发展壮大到参与国务管理,怕是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行。
崔晋想通了这些事情,马上又想到一种可能,那就是假设如荷仙姑所言,即将诞生的澳洲国是由唐人为主体的朝廷,也施用君主无为而治模式,那么在这种模式中,以大族拥有的文化教育财力物力以及机敏应变的思想观念优势,施展其凝聚力和影响力,扎根抱团于澳洲,通过选举这条捷径岂不是会轻而易举的进入议会,继而组成内阁管理朝务?
想到这,崔晋已无心再在外面搞调查研究,急转身匆忙回到宫中,他要将这里发生的事情和最后结果以及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写成书信告诉爷爷,希望爷爷认真考虑自己的建议,进而联合其它家族派出考查人员前来澳州,来查证和践行自己的设想。
元国拒绝接纳唐人的消息反馈回大唐,黄真父子未做评价,事实上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子文的主意,是想切断与大唐联系的信号。而李智山得知后,既有些失望又有些安慰。不再接纳大唐百姓,是否意味着三弟要从心里远离兄弟们?而心里有些安慰的是,民众流失严重的现象,应该在这一政策打击下,减轻许多吧!毕竟流失出去的都是各行各业的聪明人,人才流失对今后大唐经济建设和发展是不利的。现在,就等三弟的解释了,这种矛盾心理一直困扰着他,而他的三弟却始终没有解释什么,而是继续维护与兄弟们之间的通信和交通联络,保持着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清河崔家,崔老太爷接到孙儿的信件后,沉思良久,突然提笔在信件的最后写上一行字,然后命管家派人把这封信专程送至各大世家,征求他们的意见。
老太爷加上的这句话是什么?
就是建议各家族派出族中一分枝,率领所属佃户雇农等整体迁往澳州发展,争取尽早形成势力参与澳国事务的管理,重现大族精英的荣耀和地位。
崔晋做出设想之后,他的心情激动不已,若爷爷同意自己的想法,那么他理所当然的将是崔氏开拓澳州的代表人物,而且是因五姓七家开拓澳州第一人而载入家族杰出人物名人录。每当想到这些,崔晋就有一种催促荷仙姑马上起程的冲动,他恨不得明日就要踏上澳州的土地。九少奶奶当然支持夫君的决定,因为这样她的一双儿女就会永远围绕在身边,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想当初女儿远嫁蜀南,当娘的都觉得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之遥,更别说还要远上数倍的澳洲。澳洲在哪?什么样子?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感觉女儿这一嫁就成永别一样,多少次自己从梦中惊醒,女儿思念自己哭泣的样子,让她这个娘亲心如刀绞般的疼痛……
现在好了,不用为离别之时伤心难过了!
崔晋很焦虑,非常希望明天就可踏上征程,但是,客随主便,何况当初自己答应要和荷仙姑她们一起南下,现在要是催促,自己都不好意思。没办法,等吧!
一个月,两个月,崔晋两口子的头发都白了,终于等来雨季结束,荷仙姑母子在主持了新任内阁宣誓就职后,才放心的踏上南下的路。
内阁任期五年,没有特殊情况下,她们母子要过五年再回来元国一趟,以朝廷元首的身份,主持新的一届内阁就职仪式。其它时间,自游随便,前提是要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崔晋接到一封五姓七家的联名信,信中对崔晋的建议大力支持,对他的开拓精神予以肯定,并号召后起之辈要向其学习等等,最后通知他最迟明年春天,五姓七家将分批南下,请崔晋做好妥善安置工作,并祝贺此次合作计划圆满成功,为世家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一遍遍读着这封信,崔晋心潮激荡,决心此次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为崔家在世家集团中的领导地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终于,来到海口要乘船了,荷仙姑却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