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的“作用”(2 / 2)
我在山东济南旅行时,去了一趟著名的景点:芙蓉街。原本只是带着一腔“吃货”的热情准备大快朵颐的,没想到在这条“小吃一条街”的中部东侧发现了一座关帝庙。
这是一栋清代建筑,庙本身面积不大,不留神观察还以为是一间民宅,但香火却格外旺盛。
当时正值新年,不断地有来往游客进出,烧香、磕头,虔诚恭敬。
芙蓉街之于济南,有着类似于南锣鼓巷在bj的“地位”。清朝时,此处是一条文人显贵云集的胡同,周围遍布各类“教育部门”,府学、文庙都在附近,就连科举“考场”贡院都在芙蓉街一带,文化深厚、历史久远,雅致中带着一些市井气息的轻松。
小时候曾在济南历下区读书,格外喜欢泉城路一带的老城味道。那会儿泉城的水还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芙蓉街上的“老字号”们日渐式微,四周老街错综交织,泉眼到处都是,古迹众多,但大都脏脏、破破的,疏于治理。
如今大明湖景区越建越大,济南的城市风光越来越漂亮,古城修葺一新,芙蓉街上残破的老建筑很多都不在了,但万幸,关帝庙作为一处百年古迹保存了下来。
2
此前辽宁旅行,去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叫朝阳。
朝阳是一座有着6年人类文明史的古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的朝代更替和中原没什么关系,五胡十六国杂乱相处,谱写了灿烂而迷离的华夏文化。
在朝阳,我发现了一座1多年历史的关帝庙。
朝阳关帝庙是一个三进式院落,中轴对称,牌楼、大殿、戏台错落有致,算不得宏伟,倒也森严肃穆。与其他古庙门庭若市的繁荣景象不同的是,这座关帝庙的大门紧闭,庙内冷冷清清,俨然一处办公场所。
一问,才知道此处已被作为一处重点文物单位保护了下来。
这座庙的历史沿革可以算得上是辽代以来对朝阳市“身世”的一个见证。
最早,它是一座佛教寺院,寺里有座佛塔,世人称为“东塔”,供着舍利子。说起来朝阳算是东北佛教的“祖庭”所在地,这个城市原本有三座千年古塔,南塔和北塔历经15年风雨至今屹立不倒,而这座庙里的东塔在清朝年间倒塌,只剩一个塔基。
据说庙前的牌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甚至曾有建筑学院的专家不忍看其风吹雨淋,建议将牌楼移去博物馆,但文物部门表示,此举未免破坏寺庙的“气韵”,故未能成行。
清朝后期,有中原“闯关东”者迁来此地,为补足“风水”,将这座庙更名为“关帝庙”,沿用至今。
中原人拜关公的意义,类似于沿海的渔民拜妈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边关修建关帝庙,是为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官兵气势;经商人士和封建社会的官员们喜供关羽,以保佑自己在商界和官场“过五关斩六将”……再后来,普通百姓求寿、求学、求药、求子、求姻缘、求平安,都去拜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