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张石铭与懿德堂(三)(1 / 1)
浙江自驾游,路过湖州的一个安静低调的江南小城:南浔古镇。这里在明清时期曾诞生了刘、张、庞、顾四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近代历史上,这四户人家曾经是闻名浙江的“巨富”。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家大业大的南浔富豪们确实没逃过这亘古的规律,他们大都在第四代和第五代就或家道中落,或挥洒天涯了——但,其中有一家人是例外:
在南浔古镇上,有一个五代相传的巨富之家,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家。
张家对南浔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了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石铭旧宅”,而纵观张家一百多年的风云起伏就会发现,在张家3多人的族谱上,张石铭此人刚好是这一幅巨富之“轴”上的承接点,也是转折点。
张石铭,1871年出生,是张家老祖张颂贤的长子长孙。他的堂弟张静江是国民党的元老、孙中山先生的半生挚友,他的儿子张乃熊、张叔驯(们等7人均有继承父亲遗志,都是民国的著名收藏家,他的孙子张珩是古物专家,曾在故宫博物院任职十年,专业鉴宝,他的侄女(们是生平故事比“宋氏三姐妹”还要传奇的民国“五朵金花”……
当然,这些并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会在后面的游记中慢慢聊,咱们今天要说的是:这样一个才人辈出的大家族,其家训、家风包括家族企业文化自然是有别于一般的土豪人家。
参观了张家的(几处祖宅,总结了几个“发家致富”的中心思想。我们这篇先来聊其中最显而易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个:世德作求。
有道是发财容易守财难,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世人皆晓,其实呢,这句话有时候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因为它还有一个“言外之意”:如果一个“君子之家”不讲道德,不重耕读,不通诗书,单凭钱银相依的话,那么——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也。而张家所倚重的这“世德作求”四个字,便是破“三代败家”之咒的解语了。
是张石铭旧宅门厅前方的一幅刻字,“世德作求”是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所篆。这句话出自先秦的一首古诗文《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意思是“后代的德行要匹配得上先祖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张家的家训。
张家初代富豪张颂贤的祖籍是徽州休宁,他的父亲张维岳是一位卖糕点酱菜的“徽商”,从小本生意起步,兢兢业业养家糊口,为张颂贤的发迹积累了第一桶金。
在历史上,徽帮这一群体出自贫困山区,当地“田瘠确,所产至薄”,所以这里的商人通常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擅长绝地反击、枯木逢春之“术”。大概也正是受祖上德行的影响,张颂贤在湖州南浔地界上靠着做丝绸生意崛起之后,便开始严谨治家,。
咱们在之前的游记中提到过,南浔这座江南小镇向来崇文重教,所以张家的后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多能文能商。他们也的确是在近代中国史上扎扎实实地施展着“十八般武艺”:从高官到洋行,从艺术到收藏,从东方到西洋……皆有张家人的身影。
所以在我的感受中,张家人一辈一辈无论男女都在“飙着劲儿”:知道自己是张家人,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一个家族的形象,绝不能比(同辈的别人差,不可以给张氏先祖抹黑、丢脸。包括今日的张氏后人,已是第六、七代,虽多流落海外,但行事低调,极少见张扬卖弄之人。总之这些年在旅行路上,游过了这么多大户豪门,有时候盘一盘别人故乡的历史,读一读别人家族的故事,你就不得不感叹“血脉相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