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试探(谢谢796小宝的票票)(1 / 2)
由不得墨瑾多想。
清河崔氏,是扎根河北多年的名门望族。
瓦拉使节入京朝拜,走的不是开封府官道,而是山西边境,接壤河套地区,是大禹和鞑靼人士交杂的地带。
若是鞑靼部落起了别的意,大禹尚未乱,鞑靼便先对瓦剌下手。
瓦剌使节冒着这样的风险,舍近求远,难免叫人不多想,从大同府绕过河北进入京城。
只是想避开河北。
银炭被烧裂开的细小声音响起来,屋子里温暖静谧。
身穿中明色长衫,下面搭花青双蝶昙花雨丝凤尾裙,面色淡淡,样貌却尽显美丽,墨瑾微微蹙眉,叫人看了便忍不住。
想帮她解决让她忧心的事情。
折柳宽慰道:“公主莫担心,西北未定,王爷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否则开国功臣们也坐不住。
墨瑾清楚,点头,捻着杯盏转了小会之后,支起来身子,叹气:“还是行军之人好,直来直往,也是免了一番算计。”
在军营里,实力便是底气,家世算计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军功。
西北塞外,民风开放,她嫁入东宫为妃之后,远在西北顾家的兄长便时常写信同她讲述,缠绵病榻的几年,梦到的最多的便是骑马打仗的时候。
长青放下手里的活计,“公主怎么知道军中的事情?”虽在武将之家,但是她和墨瑾一起长大,最是清楚。
在江南的许多年,自家公主对行伍之事没有听闻多少。
老王爷会讲,但是公主性子安静,长青自然而然地认定了墨瑾是一窍不通的。
折柳忽然想起来,之前在感业寺第一次遇到戴面具的四皇子的时候,公主翻身上马的利落动作。
当时不只是她,便是姜一都惊讶不已。
“自然是听你话本子里面的。”墨瑾扬眉,揶揄打趣,“你看了多少话本子,你不记得,我可记的一清二楚。”
这是长青的乐趣。
如今被墨瑾讲出来打趣,她脸色羞红,羞赧嗔怪。
折柳的疑惑也被转移了,但是也少见的插了句话,打破墨瑾的感慨,笑意洋洋道:“军中军功悬殊,京中可不一样,卧虎藏龙争的是微末之间。”
“再者,算计在什么地方都有,只是多与少~”
墨瑾笑而不语。
折柳有一段时间在军中学武,她自然不会傻到反驳折柳,惹人疑心。
瓦剌使节进了山西境内的消息,仁贤王就这么告诉了墨瑾,墨瑾一点反应也没有,
仁贤王的人等了许久,都没有等到西北王府的动静。
“难道是我多虑了?”裴越泽已经换下来了朝服。
穿着一件月白色圆领贴里,袖边翻上去,银线走针绣了祥云纹,胸前是吉祥团云纹。
儒雅出尘。
立于书桌之前,桌上有方才写好的一副字,端正平直。
旁边站的中年男子,也立在一旁,细细端详了片刻之后,称道:“殿下这手楷书深得大欧之风。”
朝野上下,仁贤亲王的书法,是几位文学大家都称赞过的,便是政宁帝,都赞不绝口。
仁贤王写的一手楷书,幼时便临欧阳询的帖。
《皇甫诞碑》更是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