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直觉(1 / 2)
警方破案,一般先从死者关系人入手排查,排在第一位的是死者前妻马姐,她既是死者的“同居人”,又是报案人,需要了解她在案发前后的行踪。
据马姐陈述,案发当天早晨,她和往常一样出去锻炼,到小区旁边的公园走步,然后去了她妹妹家。由于待得太晚,在妹妹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午饭后返回家中,发现丈夫遇害。
警方在小区东侧出入口的监控中,找到了马姐出小区和返回的身影,分别是死者死亡前两个小时和案发后第二天。马姐的妹妹证明案发当天和第二天,姐姐都在她家。
因此,马姐没有作案时间,嫌疑被排除了。
警方将调查重点放在现场提取到的鞋印上。当时正值金秋十月,是装修的黄金季节,在小区里可以看到有的楼门口前堆着装修垃圾。案发现场鞋印周围的沙子水泥,很可能是装修辅料,沾在凶手的鞋上,被带到了现场。因此,警方决定先排查小区里的装修工人。
也有人认为,案发现场门窗没有撬动和破坏的痕迹,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综合当时掌握的线索,排查装修工人是最现实的侦查方向。
按着这个思路,办案人员对小区里最近和正在进行装修作业的装修队进行摸排,首先找物业了解谁家在装修。按规定,住户装修必须在物业登记,所以到物业一查就能查出来。
如果在新小区,这个规定执行得好一些。但在老社区,很多装修的住户为了不交垃圾清运费,不愿意去物业登记。因此,办案人员除了到物业看登记情况,还得挨家挨户去调查。
楼里有很多房屋出租,还有一些不常住人,敲门没人应,排查起来很麻烦。排查到第二天,查到一家装修公司里有个工人忽然不来了,工长说那人父亲在老家忽然病危,急忙回老家了。
办案人员很兴奋,因为这个工人是瓦工,整天和沙子、水泥打交道,是排查的重点关注对象,需要及时找到并将其控制住。
好在这个装修队的工人都是工长的老乡,工长知道这个瓦工老家在哪。于是,办案人员直扑瓦工老家,顺利将其抓住。经过询问,又排除了嫌疑,白折腾一场。
在案情的阶段分析会上,有人提出如此排查工作量太大,牵扯的警力太多,而且案发现场的鞋印也可能是凶手故布疑阵,警方不应该在这个方向上一条道走到黑。
这时,童欣怯生生地举手示意发言,得到领导许可后,她说:“我有个直觉,凶案可能与死者的前妻马姐有关。”
领导问:“你有根据吗?”
“没有……我觉得这个家庭气氛怪怪的,马姐长期受到家庭暴力,所以……”
“家暴?你怎么知道她被家暴过?”
“我看她手腕上有一处皮肤颜色比较深,应该是挨打留下的瘀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不容易注意到。另外,从她的神情看……”
“她的嫌疑不是被排除了吗?”领导打断说,“我们不能靠直觉办案。”
童欣像做了错事一样,赶快低下了头。她刚才的提议,心里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没说出来。痕检人员勘查完现场后,她进去看过,她当时有一种感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那是她自小的家庭环境留下的。
死者房间给她的感觉,和她的原生家庭一样,有一种特别的气息,那是暴力的气息。马姐脸上的神情,让童欣感到似曾相识,她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饱受家暴之苦的母亲。
但是,感觉是飘渺的、无形的,没有依据可以佐证,如果贸然提出来,只会让人笑话。
让童欣没想到的是,尽管领导打断了她的话,但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分出两个人对死者前妻进一步核查,一个是刑侦大队的李警官,一个是童欣。恰恰是这个方向,很快有了结果。
要了解死者有没有家暴,首先询问的是他们的邻居。
其实,警方刚到案发现场那天,已经有警察敲过对面的房门,当时没人在家。这次李警官和童欣又去那家敲门,仍然没人。童欣回派出所,从户籍资料上查到那家业主的电话号码,李警官给业主打电话,业主说把房子租给了两个销售人员,他们经常出差,所以很难见到人。
说完,业主自言自语地念叨了一句:“唉,还是出事了。”
李警官打电话时用的是免提,业主这句无意中说出的话童欣也听到了。李警官忙问:“为什么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