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就怕货比货(1 / 2)
我是谁,我在干嘛?
有这么荒唐的出征方式吗?
两位太妃,十几个女官,六位稷下学宫兼职的先生,一百多位学子,跟着第二批出征的将士横渡渤海。
连姑姑都上战船了。
久久没有作词的她还写出了新词《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跟李清照以往的词风区别很大,大气,磅礴,是李清照少有的豪放派作品。
乔太妃评论此词此绝似苏门之作,不类李易安以往之清新小调。
王太妃,学子们传唱新词爱不释口。
连船舱里塞着的士卒们和段七安这帮将领也跟着唱起来。
李敬都有些傻,我这船不靠风吹驱动的好不好!
他算是看明白了,大宋重文抑武之风,深植朝堂上下。
为什么后世的百科之上,宗泽,岳飞,韩世忠除了抗金将领的标签,还有词人。
这些个大头兵,把考中进士的状元,当成了文曲星下凡。
只要文官相对公正,没有大败,心甘情愿的受他们驱使。
朱琏答应李清照,让稷下学宫的学子去见识一下战场的残酷,李敬是认同的。
这些学子也是兴奋的。
毕竟靖康之难,赵氏皇族,京城百姓的遭遇不是秘密。
尽管赵构下令全国封口,在抵报上无数次指责山东造谣。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广为流传。
有一点血性的宋人,都在巴望着宋军可以复仇。
山东两路官场吼的都是主战的声音。
这些投奔山东的学子,一个个也以复仇主战为主。
哪能光在登州等候消息,不踏上敌国的土地,感受那份血腥?
李敬不反对他们渡海观战。
但是这些人上船,是为了跟两位太妃一起,监督自己不准登岸,李敬就觉得一点不好玩了。
“李敬,你眼光很贼啊!看看这些学子,有没有特别出类拔萃的?”
因为报纸的关系,李敬跟乔太妃接触很多。
奉命盯着不让李敬登岸,私自调度军队出击。
她看见李敬跟水师将领交谈,交代,询问都特别上心。
前方的战事一些细节,让乔太妃大吃一惊。
此战两路争雄,以缴获作为标的,表面上目前都不分胜负。
两路的运输舰艇,驳船也是满载而归。
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种彦鸿军居然比刘锜带的兵马伤亡大的多。
而且这种伤亡有些是不必要的。
乔太妃也从几个水师将领和段七安他们口中得知,李敬在出发前很多次的强调。
金人悍勇,辽东各族同样悍勇。
当他们遇见敌人袭击的时候,会第一时间丢下女人,孩子逃跑。
他们马术很好,逃跑以后也会尽快的集结起来,然后反扑。
千叮嘱,万叮嘱不仅要小心这种反扑,也要注意那些在马背上长大的半大孩子,以及一些不甘心家人被掳掠的金人。
显然,刘锜和刘锜所带的靖字军在细节方面比种彦鸿更加重视。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宗泽,还是种彦鸿亲自带的兵,都输给了严谨执行李敬命令的刘锜。
乔太妃也没想过,禁军都统刘锜,居然能率领几万人的大军,初战告捷之际,还有这么强的执行能力。
“将就用吧!”
李敬也看过这批人写的一些策论,日常的考试试题。
他不是特别看好这批士子不单纯是因为他们在三司吏员考试中处于成绩的第二阶段,成绩最优异的已经被派到各地使用了。
大宋的官员大部分都是终生制的,科举考试也不限制年龄。
所以这批学子,年龄从三十多到五十的都有,只有一个人年龄像学子,就是李光的儿子李孟搏,二十六岁。
还学子。
“易安说他们还是很好学,几月下来,能接受周宁的改良政治的做法,也可以派出去为官了!”
“是骡子,是马,当然得拉出去看看!”
“你认为他们都没能力留在中枢位置?”
在李敬眼中,他更在意多培养一些年轻人,这些人受儒家思想影响相对要少一点的。
至少出去没有士大夫的架子,更容易务实。
当然,宋朝现有的政治体制也就是这个样子,短时间根本没法改变。
不仅山东两路缺乏人才组建中枢,连赵构也缺乏人才组建中枢。
“矮子里拔高个,如果让你选几个,你会选谁?”
“太妃,这不该是你我操心的!”
“不是我问的,是娘娘让我问的。”
李敬叹了一口气。
团结这些对大宋忠直的主战派在朱琏身边,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往朱琏还跟李敬讨论一些周宁等人的做法,被刚来的李纲指责太倚重章丘李家,会造成李家结党营私。
这个直脾气,直言不讳的说皇后和李敬关系过于亲密,搞的李敬和朱琏都尴尬的很。
朱琏在收到扶桑送来的缴获以后,立刻把临海居的日常开销都改为她的内孥拨发。
私下找李敬的时候都有了很多顾及。
“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其实大宋有自己的对官员的考核体系,只要不弄虚作假,耐心查阅这些官员的履历,很容易找出值得倚重的官员。”
“别给我猜哑谜,我不管政务,也没有查阅过官员履历,这又不是玩文字!”
乔太妃拍了李敬的后背一下。
这战船上,将士们都有穿着铠甲,李敬当然也没穿。
王太妃眼里闪过一道金光,乔太妃跟李敬这份亲昵,有些过分。
李敬不在意,他很欣赏乔太妃的才情,也两人有时候讨论事情也喜欢打哑谜。
跟这样的美人一起做事,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当然不会拒绝乔太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