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有一种认可叫官方认证,有一种凭证叫证书!(2 / 2)
不是读了几遍《论语》,考了个秀才,就可以教书了。
你得通过官府的考核,你得学官话!
徐溥赞同道:“张公所言有理,大明私塾,学院,的确有诸多口齿不清,官话不准之辈,在负责教导孩童启蒙。
此法甚妙,各处提学衙门,当核验其资,才允其教学!”
徐溥为官四五十年,自然比谁都清楚,张山风所说的官话考核很重要。
张山风没有理会徐溥,继续说道:“普通夫子所教学子,若能中举者,到官府申请,并且经过官府核对无误,则可晋升高级夫子!
高级夫子所教学子,若累计中举一百人,或者有一人中进士者,到官府申请,并且经过官府核对无误,则可晋升大师!
大师所教学子,若累计中进士一百人,或者有一人中状元、榜眼、探花者,到官府申请,并且经过官府核对无误,则可晋升名师!
以上为夫子的考核!
诸位以为如何?”
李东阳率先提出疑义:“各地考核,颁发证书,以及一应核对,当由各地提学操办!”
这是怕张山风又让公务员操办,直接卡住了儒家的咽喉。
如果这事儿,张山风不松口,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文官甚至全体儒家会集体罢工。
所以,张山风选择让步,点了点头:“理当如此!
本官麾下公务员不甚熟悉八股文,对科举亦不甚清楚,交由各提学衙门,的确最合适不过。”
一见张山风松口,李东阳与刘健等人倒是狐疑起来。
这个杀胚,似乎答应得太爽快,不太对劲!
果然,张山风的狠招来了:“陛下,至于大儒,臣以为,需陛下亲自考核!
大儒的入门条件,需有传世之作,需有高徒,需有教化番邦之行……”
一大堆的条件,刚听着还凑合,但众人越听越不对味儿了。
教化番邦之行?
徐溥眼睛半瞎,但耳朵又不聋,更不是老糊涂。
所以,他立马语气不善:“大儒列入考核也就罢了,真金不怕火炼,就当筛选一些欺世盗名之辈。
但,教化番邦之行,与大儒何关联?
张公,莫要欺我儒家太甚!”
把大儒都弄走,然后呢?
然后,儒家自然是不攻自破了!
大儒,可是儒家真正集大成者!
可以说,每一位真正的大儒,不仅自身才学,学富五车,给四书五经做过注,或者有千古名文传世!
此外,你更要桃李满天下,教出的徒弟,都得要是名闻天下才行。
否则,没个牛p的弟子镇场,别人称你一声大儒,问你高徒几何,写了什么大作,你好意思回应吗?
这样牛p的人,大明有多少大儒呢?
恐怕就算手指头数不过来,加上脚趾头也差不多够了。
就这么点,要是全被张山风丢到番邦去了,那还得了?
儒家还剩下啥了?
妥妥的,这是要拆了儒家这座大厦的顶梁柱啊!
所以,徐溥的语气能好才怪。
老人家没有当场撸起袖子开团,已经是忌惮张山风的战力了。
张山风也没在意徐溥的语气不善,而是解释道:“试问徐公,孔子周游多少国,去过哪些地方?”
徐溥经过短暂思索,就理清了思路,很快对答如流:“据《史记》记载,‘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圣第一次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
大致走了宋国、卫国、陈国、蔡国,不仅没有一国君王接受孔圣的学说,途中几乎饿死,只能折返鲁国。
孔圣第二次……”
张山风赶紧止住了徐溥的滔滔不绝,照这样讲下去,成了孔子生平回忆录了!
“徐公博学,本官佩服!
本官知道了,孔子走遍了诸国,最远的楚国,最偏的去了卫国,连国力弱小的蔡国都去过。
所以,还是说正事吧!
试问诸位,孟子一生去过哪些国家,又经历了什么?”
很快有人回应:“太史公《史记》记载,‘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阔于事情’。
亚圣曾……”
张山风依旧打断了其人滔滔不绝,继续问道:“且问诸君,儒家集大成者,难道不都是游历天下,广教世人,著书立传吗?”
这一下,没有声音了,现场极其安静。
张山风继续问道:“再问诸君,诸子之中,岂有呆坐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睡了有人盖被,醒了有人捶背者,而成就大作之人乎?”
依旧没有声音,现场针落可闻。
张山风见状冷笑,接着问道:“而今的大明,岂有比肩《春秋》《论语》《孟子》之名著问世乎?
亦或者有如太白之谪仙者,一诗满载八分盛唐者乎?
枯坐于方圆之地,如同朽木,尽皆诸子文章之注释,毫无新意!
如此儒家,本官欺之,你待如何?”
霸气的蔑视,轻蔑的俯瞰。
张山风讥笑更甚:“尔等嘴里的大儒,从未走出国门。
尔等嘴里的大儒,一心只在钻研八股!
尔等嘴里的大儒,求的不是著书立传,求的不是弘扬学说,为的是功名利禄,为的是升官发财。
为《论语》做注,就能算大儒吗?
为《春秋》写释,就能算大儒吗?
大明要那么多注释有何用?
不求效仿先贤,周游列国,点化不识,教导一方;
不求自我升华,著书立传,辟开文路,兼济天下。
凭借这些无用之注释,凭借华而不实之文章,搏一时之虚名,有何益于天下?
此等大儒,也配称之为大儒乎?”